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

时间:2022-10-01 11:45:09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会影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苏州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评价及比较性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水平不高;各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存在差异;在各评价类型中,学生的就业认同度最低;调查项评价值接近于比较认同的很少。基于专业认同度评价及分析,应通过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等途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专业认同度是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反映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具有较低的认同感。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对于专业教学模式、专业内容设置、专业理论发展、专业就业等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评价指标

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状况特征及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教学、实习、就业的感知均会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如图1所示,本文从“专业认同”、“学习认同”、“教学认同”、“实习认同”、“就业认同”这几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上述方面构建专业认同度评价指标。

二、专业认同度评价方法及过程

(一)进行问卷调查

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评价指标一一对应设计调查问卷的调查项目,并为每个调查项目由积极到消极设置5个选项。然后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调查的问题进行试回答,了解其对所调查项目是否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

修正。

在苏州市分别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各年级各10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按照大体均匀分布的原则从常熟理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院系中选择。由于在进行调查时,大部分一、二年级学生尚未接触到实习,也尚未参加专业考证,所以未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实习认同状况及其学习认同中的专业资格证考取状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6份,其中一年级91份、二年级92份,三年级89份,四年级84份。

(二)进行统计分析

将各调查项目的5个选项由积极到消极分别对应于5分、4分、3分、2分、1分,然后对被调查者所填写的问卷进行计分统计。针对每份调查问卷,计算出各调查项目的平均分值,得到各个调查对象的专业认同度分值;然后对各年级所有调查对象的专业认同度分值取平均,得到旅游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专业认同度评价值。对各年级的专业认同度评价值再取平均,得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总体评价值。

若只考虑专业认同、学习认同、教学认同、实习认同、就业认同各自所对应的调查项,则按照上述方法可分别计算出各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认同、教学认同、实习认同、就业认同的评价值,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在专业认同、学习认同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值。

三、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一)评价结果

1.专业认同度分年级对比性评价结果

旅游管理专业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评价值分别为3.42、2.99、2.78、3.09。根据上文所设定的评价规则,评价值5、4、3、2、1分别表示对该专业非常认同、比较认同、认同度一般、较不认同、非常不认同。评价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均接近“一般”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认同度评价值为3.07,评价值不高,反映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亟待

提升。

2.专业认同度分类别对比性评价结果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分类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在文章所设定的5个评价类型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认同度最低,其他各项认同度由低到高依次分别为专业认同度、实习认同度、学习认同度、教学认同度。各年级学生的教学认同度均较高;一年级学生的就业认同度尚较高,但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就业认同度均变为最低。

3.各调查项的对比性评价值

各调查项平均评价值结果如表2所示。评价值接近于“比较不认同”的调查项有5项,按评价值由低到高排列依次分别为“专业现状与专业预期的差距、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意愿、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的倾向、实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专业优越感”。 评价值接近于“比较认同”的调查项只有3项,按评价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分别为“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专业教师平均知识水平、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其他调查项的评价值均接近于一般水平。

(二)评价结果分析

1.就业等多项因素削弱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不倾向于在本专业就业。根据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专业领域的就业方向均不感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相关工作的薪酬待遇及社会地位不持乐观态度所致,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认同度较低。

较低的就业认同度反过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大部分学生较无专业优越感、认为所学专业的竞争优势不强。通过询问学生为什么要选学旅游管理专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对旅游管理专业并不了解,导致其入校后认为“专业现状与专业预期的差距”很大。通过实习相当一部分同学通过实习环节,发现所从事的工作单调、辛苦、待遇低,许多顾客对行业服务人员不能给予应有的尊重,部分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复杂,这进一步降低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2.仅靠教学环节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专业认同

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认同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升;各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常派教师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各校的教学管理环节也日趋规范和严格。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专业教学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同。

但教学只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度的一个方面,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度更多受就业、专业优越感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仅靠学校单方面难以有效改变。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年级变化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总体水平不高,但各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从在差异。在四个年级中,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最高,但随着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的逐渐深入,其专业认同度逐年下降;到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达到最低水平。进入大四之后,许多学生不得不开始面对进入社会后的生活,在较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学生的思想更加趋于成熟,对自身所学的专业也会重新认识和判断,随着在实习中实践经验的积累,部分学生会对专业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其专业学习态度也会趋于增强。在此背景下,与大二、大三阶段相比,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但仍无法达到大一时期的专业认同度水平。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感知削弱了其专业学习的积

极性

由于专业认同度较低、在本专业的就业意愿不强烈,旅游管理专业许多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削弱。在同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自学会计、外语等课程,其考取非旅游专业从业资格证的积极性超过了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考研的专业方向时选择了非旅游专业。许多学生对专业知识价值的判断值不高,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提升建议

(一)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

首先,增强社会公众对旅游服务从业者的尊重

当前,相当一部分顾客对饭店服务员、导游等旅游服务从业者未给予应有的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就业意愿。应通过社会舆论宣传等途径向社会传递旅游服务从业者的社会价值,让社会公众尊重旅游服务从业者,让旅游服务从业者获得一种职业荣誉感。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立法、颁布条例等途径对顾客的行为进行要求和约束,以确保旅游服务从业者受到尊重。

其次,应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了推进旅游专业教育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可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性意见及可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政策,鼓励星级饭店将符合条件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受教育背景的人员安排至领导岗位,以提高饭店的人力资源素质。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应进一步聚焦专业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并同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

再次,应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结构

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将会展师、旅游策划师、导游、旅游行业市场营销推广员,乃至游艇司机、动力滑翔伞司机等更多与旅游休闲相关的岗位作为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专门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从而打破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出路单一,就业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

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其优劣势,可将旅游管理专业同其他专业进行对比,以让学生认识到旅游专业的优势,并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通过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能够获得的其他专业同学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如社交礼仪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能、菜肴营养学知识等,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优越感。通过横向对比,可让部分同学意识到虽比上不足,但仍然比下有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专业困惑。可聘请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学者对学生进行专业说明,并畅谈其自身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及心得体会,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深度。

(三)增进学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的了解

在大学阶段,相当一部分同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致其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现状同其期望之间差距很大,从而动摇了其专业信心。针对这种状况,可邀请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已毕业同学,向在校生介绍大学毕业后的生活,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现实,让一部分学生放弃幻想、面对生活,提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并正确面对自己的专业。可请学校就业处人员向学生以报告的形式通报各类专业的就业状况,让在校生及早了解社会就业现实,让旅游管理专业部分学生克服“高不成、低不就”的专业学习及就业心态。

(四)把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关键时机

大二及大三时间段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时期,但上文分析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在大二、大三时期持续下降,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专业学习十分不利。因此在大二、大三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育、提高其专业认同度非常重要。学校也应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特征,妥当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节奏,以免让实习生活在部分学生内心过早的留下阴影。目前大部分学校只在大一新生刚进校时进行专业教育,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培育应贯穿于大一至大三期间,以免让专业认同度降低耽误了学生的学业。

(五)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单位应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多向学生传递实用性知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型”课程偏多,如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旅游美学等;而“技能型”课程偏少。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技能型”课程的开设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而就业状况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旅游管理专业牵涉面广,具有开设多种“技能型”课程的可能性,如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旅游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会展物流策划服务、旅游节庆活动策划组织等。今后应以提高专业认同度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上一篇:谁把我的门开了 下一篇: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