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稳定作用的影响

时间:2022-10-01 11:15:32

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稳定作用的影响

摘要:国家开发银行成立15年来,不断探索和深化开发性金融实践,在我国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最初的政策性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如何发挥其对金融稳定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后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和市场化方式入手,分析了其在逆经济周期调节、培育市场、金融创新与合作等方面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稳定;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9-0093-03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使命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稳健发展的关键。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从金融的角度看,原因在于金融体系没有发挥资源调节的基础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得不到金融的支持。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还要通过自觉主动地培育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才能实现。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长期资金瓶颈问题,则需要建立新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金融制度安排。国家开发银行的创立、发展和最终的商业化转型就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和制度安排的演进。

通过详细解读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度报告中对自身使命的描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商业化转型之后的“三个坚持”,“三个坚持”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稳定作用密切相关:

第一,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中长期信贷与投资业务的市场定位,这种市场定位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发挥关键功能,通过支持两基一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新农村建设、民生经济发展的瓶颈领域等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

第二。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开发性金融的业务模式。强调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培育,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通过构建商业金融运作的市场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把众多非金融化、非市场化、非信用化、开发性的领域建设成商业银行可以进入的领域:

第三,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中长期投融资的市场定位,逆经济周期调节资源配置

(一)坚持中长期投融资的市场定位

坚持走有中长期业务特色的办行路子是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后的发展战略之一(张双智,2009)。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较,国家开发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评审、授信能力以及投行能力较强。商业化转型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在中长期贷款方面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成立之初,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筹措资金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提供金融支持。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领域由国家重大项目拓展到城市基础设施:2003年,又把基础设施领域的经验,逐渐拓展到社会瓶颈和民生领域,“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节能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国内出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整体经济呈下行趋势,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又面临自身的商业化转型推进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把领域扩展到灾后重建。

(二)中长期投融资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形成了3个周期。最近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年是,2007年。从2008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收缩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抑制经济过热(张连城,2009)。中长期投融资具有逆经济周期、反向调节的特点。在经济收缩期带头向需要重点发展的开发性领域注入资金以增强市场信心,在经济扩张期通过让出市场份额为其他商业银行进入创造条件。中长期投融资具有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

(三)中长期投融资调节资源配置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项重大发展挑战:经济发展不均衡、能源和环境瓶颈,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如果没有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进行的大量净资金转移,将造成金融资源分配在区域间的巨大差异。我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产品相对薄弱,需要长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的融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解决了开发性业务领域贷款的常见的期限错配风险,通过开发性金融债券创新实践,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长期稳定、持续快速的融资支持。

三、坚持开发性金融的业务模式。培育和建设金融市场

(一)开发性金融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促进了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体系的形成。开发性金融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它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形成,以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为起点,一直到成立国开行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并继续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后续发展中引导实践。

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政策性金融是以优于商业性金融的条件向特定项目提供中长期大额贷款,不追求自身业绩,其实质是财政拨款的延伸和补充,作用有限。而开发性金融则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不但可以从事传统的政策性金融业务,通过市场化经营,其能力和潜力均远远大于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传统的政策性金融的继承与超越。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之初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1998年之后,国家开发银行逐步过渡为开发性金融机构。2008年12月16日,国开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实现了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促进了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体系的形成。国家开发银行以先行者、体制建设者、催化剂、开发性倡导者、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在两基一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新农村建设、民生经济发展的瓶颈领域、国际合作、加强金融服务六个战略重点领域发挥作用,推进经济健康、财政健康、金融健康、企业健康的实现。

(二)开发性金融原理对金融稳定的意义

政策性金融直接针对“市场失灵”问题,运作目标是弥补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而开发性金融不仅可以直接针对“市场失灵”,更是针对“市场缺失”或者“市场不完善”,主要的直接目标在于开发市场和推动市场制度的形成。开发性金融是在市场缺失或不完善的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利用政府信用和现代金融机构开发和培育市场,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引导社会资本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关系的总和。

开发性金融通过辅助政府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突破社会发展瓶颈来促进经济健康:开发性金融通过以城市化为支持重点,使开发性金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补充;通过增加农村资金投入,促进制度优化来促进财政健康;开发性金融通过培育市政债券市场,促进金融市场建设;通过支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来促进金融健康。开发性金融通过现金流建设、信用建设、企业法人与治理结构建设、高新科技企业和其他各种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促进国企改革与产业整合来促进企业健康。

四、坚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促进金融创新和合作

坚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为商业化转型提供基础,商业化转型则为解决制约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提供可能,并利于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几年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金融原理,国家开发银行创新出技援贷款、CDO、CDS、ABS、MBS、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结构化贷款、间接银团贷款、选择权贷款等金融产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也促进了合作。截至2007年末,国开行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受托业务余额超过8000亿元,其中银团贷款同比增长超过100%。以地方政府牵头、国开行参与的方式,累计参与重组地方金融机构17家。在青海、甘肃和湖北等省(自治区)分别参与建立六家村镇银行。市场化的经营原则促进了国家开发银行与巴克莱、汇丰、花旗等国际一流银行的合作,从而利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促进了与亚洲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银行、南美安第斯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建立合作关系;自1998年与瑞士经济事务总局合资设立中瑞合作基金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投资设立了中瑞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盟一中国投资基金、中国一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2007年,获批投资中意曼达林基金及管理公司,组建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五、结论与展望

商业化转型有助于解决制约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利于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在商业化转型之后。通过坚持中长期投融资的市场定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和调节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坚持并完善开发性金融的业务模式,发挥其培育和建设金融市场的作用;通过坚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发挥其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合作的作用。

根据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世界信贷增长正在放缓甚至变为负增长,对经济活动进一步造成向下的压力。主要的挑战是打破金融体系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螺旋式下降趋势;融资缺口仍然很大;许多公司无法获得银行提供的营运资本,除非提供高得多的收益率,否则一些公司难以通过发行较长期债务筹资;跨境融资的急剧下降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外国投资者和银行的撤资加上出口市场的崩溃,给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了融资压力;2009年流向新兴市场的净私人资本将为负值,并且今后资本流入不太可能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依赖这种资本流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在削弱,使官方补偿性支持变得更加重要。国际金融稳定环境给国家开发银行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带来了更多压力。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之后,除银行业务外,还将开展股权投资和投资银行业务。开展股权投资有利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改变我国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开展投资银行则有利于推进其综合化经营和国际金融合作的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开发银行将在金融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一篇:浅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 下一篇:金融机构退市与法院的“三中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