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理论与“内部”实践

时间:2022-10-01 10:48:45

“外行”理论与“内部”实践

不经意间,xx品牌取得了xx认证,已经成了媒体广告语中的主打。可见为保证产品质量而产生的各种认证和管理体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作为十年生产一次人口基础数据的普查“工厂”来说,能否引入质量管理的理念,为保证普查数据生产、辅助生产等环节的质量,实现普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笔者将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探索如何以TQM为工具,构建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体系。

TQM到底是什么呢?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指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TQM核心工具助力人口普查

TQM中有一些核心工具,一定程度上将对人口普查工作有所帮助,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具体说说。

“PDCA回圈”实现动态循环控制。PDCA回圈是英语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首字母组合。PDCA工作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进行管理。那么,在人口普查中这些方法又如何应用呢?以人口普查试点为例,前期普查机构通过分析普查目的,结合区域情况制定出完整的试点工作方案,这就是制订“计划”;经过各级普查机构模拟进行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处理的过程,这就是“执行”;通过召开交流会、到基层普查机构调研等方式,发现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数据处理过程烦琐,数据审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就是“检查”;最终,普查机构搜集意见,并逐步完善了正式普查方案,这就是“总结、处理”。这样,“PDCA”就完成了一次循环,而经过不断的循环后,普查工作质量的标准得到了完善,而管理体系中各环节的可操作性也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分析现状、实战检验、查找问题、修正方法”的良性质量控制循环。

锁定普查数据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在TQM理论中,强调企业要做好制造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人口普查好比一个巨大的数字工厂,制造过程好比前期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录入处理等重要的数据采集、加工环节。人口普查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对这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定量化的数据监测标准,定期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检验各普查机构的工作质量,实现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同时,辅助生产过程好比人口普查中调查人员选聘、业务培训、宣传动员、综合后勤保障等环节,这些是为普查数字生产提供各种保障的关键工作,其工作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普查机构可通过制定考核标准的办法,将此类难以量化的工作通过文字说明转化成具体考核标准。

融合4M管理思维的精髓。要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明确实施的对象,在人口普查中,要借鉴TQM理论中的4M思维,即“人(man)”指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调查员及普查对象等;“设备(machine)”即普查物资、宣传品、数据处理设备等;“材料(material)”即民政和计生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摸底后获得的《户主姓名底册》等中间资料;“方法(method)”即包括调查方案、工作计划和技术手段等,特别是要做好对人的质量控制工作。

TQM原理在人口普查中显身手

有了TQM的核心工具后,还需要懂得TQM的原理,这样才能对人口普查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多方参与的沟通机制。TQM原理中提到,“通过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提供质量信息沟通渠道及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人口普查作为一项社会化动员的全面调查,不仅需要统计部门,还需要公安、计生、民政、流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普查部门通过构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让各部门既成为普查工作的实施者,又成为工作质量的裁判员。例如,在人口普查中,公安部门可以将日常工作中的户籍资料作为数据评估的依据,与普查员取得的基础信息进行对比,对出现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及时修正数据,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计生、民政、流管、卫生等部门也可以通过抽调人员的方式,直接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从而发挥各部门的系统优势,整合资源,直接对出生、死亡、流动人口等普查数据进行督导和检查,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数据质量控制网络。

聚焦源头数据采集一线。人口普查要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因此要特别关注源头数据的质量。TQM原理中提到,“从根源处控制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普查要实现“以房控户、以户控人”的目标,首先,要数清房子,即做好建筑物核查工作,因此,其质量控制重点是判断普查员是否摸清了哪些房子有人居住,不同房屋结构是什么。可以通过抽取几个调查小区的方式进行检验。其次,在普查摸底环节,通过翻阅《户主姓名底册》查看普查员是否以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记录为参照,了解普查对象的“户信息”与“人记录”,做好正式登记的准备。而在入户登记环节,普查“两员”则成为保证数据质量的一线控制员,需要做到“三查”:一是普查员逐日自查;二是普查指导员定期核查,对其负责指导的普查员所采集的报表进行核查;三是在普查小区间定期开展交叉互审、联合议查。

构建层级管理综合网络。人口普查涉及方面多、工作环节多,要实现有效的全面质量控制,没有多层级的质量控制网络和科学的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TQM原理中提到,“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以区级普查机构为例,首先要建立“区、街道、社区、两员”的四级质量控制网络,保证普查数据质量。区普查办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检查组,结合国家、市级普查机构的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各专项工作的质量控制细则,并通过督查与验收查找存在问题。街道普查办则要组织好各普查小区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立社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三级控制网络,形成考核评比机制,确保普查工作推进规范有序。

建立多维化的控制系统。TQM原理提到,“按照质量控制的步骤分步分段实施”。根据全面质量控制的步骤,在人口普查过程中,以区县普查机构为例,先要建立由普查办领导牵头,各专业组组长为负责人的质量控制组,全面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制定质量控制方案、考核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对综合协调、普查业务、宣传动员等工作进行分块考核。以区县普查机构为例,要在普查业务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采取什么样的检查方法、明确各项普查数据的报送时间、详细列明各类普查数据的评判标准等。同时,质量控制组要综合汇总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偏离标准或未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更正或补救措施,保证普查工作进度。

上一篇:北京物流,给力还需再发力 下一篇:美国往事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