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给力还需再发力

时间:2022-09-13 03:27:23

北京物流,给力还需再发力

2013新年刚过,京城物流界迎来了一个利好消息——位于大兴区的新机场建设获国务院批复,连当地的老百姓都在谈论自家的地儿将来会不会用来搞物流。20年前,提到物流业,别说普通人听不懂,就连行业分类中都没有这个名词。

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中国经济“引擎”提供的强劲动力,物流业由弱到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的工商业、旺盛的需求以及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北京发展现代物流业可谓得天独厚。作为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近年来北京物流业的发展亦可圈可点,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物流需求,有效保障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及城市的安全运行。

与此同时,随着全市物流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相继出台,北京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当前,应对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考验,北京物流正朝着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稳步前行。

北京物流之“能”

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北京物流呈现出可喜的稳步增长势头。

物流需求保持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十一五”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加,物流服务需求保持增长。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从2006年的25406.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9624.5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18.6%。北京社会物流总额中,外省市流入物品总额从2006年的7971.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5387亿元,年均增长26.1%;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31.4%,提高到2011年的42.6%,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全市物流业规模稳步扩大,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物流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36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62.5亿元,年均增长8.9%;物流业务收入从2006年的1007.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891.1亿元,年均增长13.4%;物流业从业人员由2006年的41.4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50.6万人,年均增长4.1%。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为载体,专业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节点布局,构建了点、线、面相互协调的“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经过多年发展,物流业服务城市运行、居民消费、企业生产和应急投放等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以及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仓储面积达3055.9万平方米,比2006年末增加1379.5万平方米;货运车辆4.2万辆,比2006年末增加1.5万辆。2012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21454公里,比2006年末增加951公里。

物流社会化进程加快,运营效率有所提高。物流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专业物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体运行效率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445家,增加到2011年的811家,增长82.2%。社会物流总费用由2006年的1391.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46.3亿元,年均增长11.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6年的17.7%,下降为2011年的15.1%,总体呈下降趋势。

北京物流之“困”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物流业的增长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就此撰文指出,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诸如物流总体需求不足、产业层次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而北京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隐忧同样值得关注。

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利润空间持续缩小。随着燃油、人工和土地等价格的逐步攀升,物流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利润空间呈现持续缩小态势。2011年,全市811家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利润总额89.4亿元,同比下降15.3%;企业盈利面由2010年的79.2%,下降为2011年的76.4%,降低2.8个百分点;总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10年的5.5%,下降为2011年的4.3%,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其中,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全年实现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了8.5%,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10年的2.7%,下降为2011年的2.2%,低于专业物流企业平均水平。

道路货运企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北京道路货运企业以提供运输服务为主,存在过度竞争、同质化程度严重等诸多问题,两极分化态势明显。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共计377家,占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的46.5%。其中,物流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仅有52家,平均每家拥有货车75.4辆,其物流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90.6亿元和2.8亿元,占规模以上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62.8%和84.8%;而物流业务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则达325家,平均每家拥有货车16.5辆,物流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仅为37.2%和15.2%。

物流企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物流企业准入门槛较低,“小、散、弱”特征明显,不利于物流资源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5271家专业物流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3家,占13.9%,其营业收入占全部专业物流企业的96%以上。2011年,在全市811家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中,资产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27家,仅占15.7%,其物流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则分别为86.6%和95.7%;而资产不足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64家,占到44.9%,其物流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8%。

北京物流之“法”

当前,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外物流需求增长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受需求不足、竞争加剧、成本高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物流企业经营出现一些困难,“小、散、弱”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应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促进物流业有序健康发展。

加大整合力度,引导企业集约化经营。从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保障市民正常生活、保障人员充分就业的角度看,中小物流企业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全市物流资源的整合,积极培育品牌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克服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管理落后等弊端,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

推进硬件建设,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北京物流基础设施仍存在专业化运输车辆和仓储设施数量较少、城市“最后一公里”不畅达、装卸货设施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应继续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在城市和市政建设上充分考虑物流服务功能的发挥,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节点体系,通过硬件设施改造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整体运营效率。

完善促进政策,不断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从201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已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重点监督检查”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在试点开始阶段,应密切关注税制改革试点及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由于生产周期、成本结构等原因导致税负增加的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土地政策,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和优惠,促进物流节点、聚集区落地和规范化发展,促进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上一篇:企业数据当精益求精 下一篇:“外行”理论与“内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