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的几个着力点

时间:2022-10-01 10:01:34

学校管理工作的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 校长;学校管理;理念;制度;

目标;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32―01

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校管理的指挥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那是因为一个好校长,能够在办学中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抓住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准确做出判断,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改变学校、发展学校。本文结合笔者实践谈谈校长在治校中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造就名校,办出和谐教育。

一、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

办学思想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着校长的教育行为、学校的办学方向。鲜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基于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聚,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选择,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指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因此,能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是一个校长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职务不仅仅是行政职位,更是一种学术地位。校长应有学者风范,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和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

二、要致力于学校的制度建设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办学负有法律责任。同时办学是法律赋予校长的职责,由此,校长行使办学权力时应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必须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校长及学校办学思想的外化。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

对一所学校来说,除了有一套好的制度外,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没有实在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三、要形成特有的管理风格

办好一所学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量。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特色文化立校。学校之间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物质上的差距,而是学校文化之间的差距。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积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使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格。

四、要用创新动力发展学校

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更高层次的责任。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前沿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创新教育,这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校长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尊重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至关重要。校本就是立足于学校发展,研究学校、教师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校长、教师应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规划发展,促进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五、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就办学目标而言,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等方面全面发展。

校长还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努力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六、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校

首先,作为校长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师生、感染师生。要努力提升个人魅力,使自己的思想有辐射力,道德有感召力,威信有穿透力,学校才能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主流意识,才能带出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其次,校长要有宽阔的胸怀、健康的心态,以及亲和力。作为校长,要善于集思广益,善于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理性地接受不同意见,学会理解、宽容,善于为教师喝彩,维护教职工、学生的人格尊严,加强与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用自己的言行拉近与师生的距离。

上一篇: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校园文体活动安全体系的构建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