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审议《就业援助条例(草案)》

时间:2022-10-01 09:43:47

市人大审议《就业援助条例(草案)》

考虑到《就业促进法》内容制定比较全面和明确,本市不再制定全面的实施办法;地方立法重点解决本市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和细化政府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本市就业工作。

有必要集中整合本市近年来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成熟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实现促进本市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

在市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北京市人事局局长张欣庆就《就业援助规定(草案)》进行了情况说明。

张欣庆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稳定就业、扩大就业为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张欣庆介绍,2010年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约32万人,实现就业约16万人,就业援助任重道远。因此,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本市现行有效的就业援助政策法制化,保障本市就业援助政策可持续实施,维护就业局势的整体稳定。

张欣庆介绍,市人力社保局自2009年初启动了促进就业的地方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同年12月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立项论证。论证意见是:考虑到《就业促进法》内容制定比较全面和明确,本市不再制定全面的实施办法;地方立法重点解决本市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和细化政府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本市就业工作。集中整合本市近年来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成熟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实现促进本市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法制化、规范化。

根据本市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2010年3月,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政府法制办组成立法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梳理了本市就业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召开5次专题论证会,深人多个部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有关难点问题调研,形成《草案》送审稿,报送市政府审查。

市政府审查期间,将《草案》送审稿全文及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目前《草案》。在起草过程中,市人大财经委、法制办始终参加了起草工作并给予具体指导。草案已经2011年第95次市政府常委会审议通过。

《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根据《就业促进法》的授权,明确由市政府确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根据《就业促进法》第52条的授权,《草案》规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在所在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此外,根据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情况,草案作了与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相衔接的规定。

二是细化政府就业援助职责。《就业促进法》明确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是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草案》对此作了进一步细化;一是制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具体措施;将就业援助纳入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就业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服务体系,扶持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就业援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在调整产业结构时,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进行就业需求预测,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对因城市区域功能定位或者区域经济发展等经济结构调整原因造成就业矛盾突出的地区,市政府在岗位开发、跨地区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四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本市国家机关的工勤人员优先招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三是明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享受的具体优惠措施。一是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和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同时,根据不同人群就业前后参加社会保险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草案》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前后所参加的社会。

四是明确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职责。《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服务机构承担的就业援助工作职责: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宣传就业援助政策,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职业介绍、档案管理等服务。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优先为提供空岗信息的用人单位推荐适合的就业困难人员。三是鼓励社会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服务,并有权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有关补贴。

此外,《草案》还对有关行政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就业困难人员骗取补贴和社会保险待遇等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

市人大财经委提出四条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火宣读了市人大财经委关于《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市人大财经委认为,本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者就业保障、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就业形势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提供法制保障,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制定出台本市就业援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市人大财经委认为,《草案》紧密围绕立项论证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针对本市就业援助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规定了政府就业援助职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所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就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职责等方面内容,并将本市几年来就业援助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和固化。《草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符合北京实际。同时,市人大财经委就《草案》有关内容提出以下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草案》只规定由有关部门拟定本市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市人大财经委认为,在条文中不明确规定就业援助的对象和具体范围,将影响法规的操作性,不便于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条件和判断标准,在实际中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因此,需要根据本市实际,在条文中明确规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同时授权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调整。建议将《草案》增加相关内容。

二是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的审定认定程序。市人大财经委认为,《草案》规定,就业困难人员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但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申请和认定没有程序规定,为便于申请人了解具体申请程序,规范受理机构审定认定,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建议增加有关内容。另鉴于残疾人已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草案》中有关就业援助的相关规定全部适用于残疾人,建议《草案》不就残疾人的援助单独表述。

三是关于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及对未裁员企业进行扶持和帮助的有关规定。市人大财经委认为,《草案》第十四条是有关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及对符合裁员条件而未裁员的用人单位给予扶持和帮助的规定。本条属于就业促进法第42条内容的重复表述。针对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同时,考虑到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内容均不属于就业援助的范畴,建议删除《草案》第十四条。

四是关于个人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的法律责任。《草案》规定了就业困难人员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社保待遇行为的法律责任。市人大财经委认为,只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只对骗取社保待遇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规定不够全面。对非就业困难人员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骗取相关社保的行为,以及骗取社保待遇意外补贴的行为都应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还应增加相应的信用惩戒措施。

上一篇:投资信息 第9期 下一篇:北京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