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标准

时间:2022-10-01 08:58:19

试论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标准

[论文摘要]非法集资是当今社会和金融领域关注焦点之一,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存有较大争议。吸收公众存款属于融资行为,界定正常经营活动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关键在于有无真实商品或服务内容及是否以未来回报为目的。社会性是非法集资的本质特征,界定某一交易群体是否特定,关键在于划定该范围的方法与界定其是否公开的目的之间是否相关。

[论文关键词]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刑法规制;非法占有目的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渐增加。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尚未完成改革转型, 民营企业难以得到正规金融渠道支持, 不得不从合法融资渠道之外获得资金。其中从社会公众手中募集资金的就构成了所谓的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法律、法规有关集资的规定,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以承诺回报为前提,但所承诺的回报不具有确定性。在现今的刑事追诉领域,争议较大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刑法界定

但是,“特定对象”概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误导性。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在判决意见中指出,“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公开’意指一般大众,与共同具有某些利益或者特征的个人群体不同。不过, 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区分意义不大;很明显, 向所有红头发的人、向芝加哥或者旧金山的所有居民、向通用汽车公司或者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所有现存股东发出证券要约,其‘公共性’——就这个词的任何现实意义来说——并不比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发出要约要少。这种要约虽然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接受,但从性质上来说完全具有‘公共性’,因为用来挑选特定受要约人的方法与挑选的目的之间并无合理的关联。”特定还是不特定,只是一个相对说法。对特定还是不特定的考量,往往着重于交易对象是否为事前根据某一标准能否限定的群体。最关键的是,“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区分‘公开’与‘特定’( private),都应当考量用来建立区别的决定因素和寻求建立这种区别的目的。”

上一篇:论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 下一篇:简论温州涉众型经济犯罪现状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