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废除标准化考试

时间:2022-10-08 09:38:58

试论废除标准化考试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标准化考试及其历史分析我国标准化考试弊端及原因,指出标准化考试不可简单否定,并在我国及日本、美国当代考试改革基础上对多元化评价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 ;多元教育评价; 应试教育

在各种考试中,一直采用标准化考试。通过它可以使优者胜出,劣者淘汰。这种挑选人才的方式可以说从古到今都很受欢迎。但是,事到如今,我们尴尬地发现,这种人们认为毫无问题的方式已经出现各种问题。在标准化考试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下面的尴尬,如一道小学会考语文题:雪融化了是什么?选项为:①泥;②水;③春天;④雾气。有学生选了最有创意的“春天”,但是标准答案是“水”,因此得分为零。著名作家李准做高考语文试卷,成绩还不如一般应届考生。高考、英语四六级、考研不断受到抨击,四级甚至近年每考必泄题。这几大考试改革不止,问题不断;2002年美国某考试中心状告中国某考试学校使用盗版其考试真题,坚决不愿和解。真正原因是该校把该中心出题思路摸透了,以致许多中国考生在GRE机考中得分2200甚至满分2400,而美国考生1900分已是高分,该中心感到很丢脸。

这就是标准化考试?

一、标准化考试的定义

标准化考试是依据现代考试理论,借助现代化统计法和电脑技术,严格按科学程序,由学科专业人员和测验编制机构共同编制和实施,有效地控制各种误差,具有统一标准的考试。它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考试,以考生在同类考试全体考生总成绩的平均分数为参照点,来反映该次考试中每个考生分数所处位置来解释考试结果。标准化考试应具备三个特征:(1)信度,即可靠性与一致性;(2)效度,即准确性与有效性;(3)区分度。标准化考试有三个优越性:(1)据考试程序,考前要预先公布考试范围、考试说明、考试方法,并公布样题,利于考生准备,从而考出真实水平;(2)由于试题编制标准化,使试题难易程度相对稳定,再加之评分计分标准化,增加了考试间成绩可比性;(3)由于采用计算机等工具与科学方法评分计分,最大程度控制误差,保证考生成绩真实性,对高等学校选录新生和帮中学改进教学无疑是有益的。

二、标准化考试的历史

标准化考试源于美国,1926年心理学家Brigham创建,首先是为了用考试成绩反映应试者智商,帮助大学发现那些最有潜力在学业上成功的年轻人。但接着他就担心培训机构将置逻辑数学于其他文科课程之上,并使数学只重计算而不重原理。如他所料,几十年后几乎所有考试都应用标准化考试,考试变成考试组织方和应考方斗智斗勇的博弈场所。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有1300年科举史。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八股文和糊名誉录就是考试的标准化。科举曾为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是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1905年科举废止,逐渐接受西方近现代科学考试。1952年开始高考,较多凭主观经验组织实施考试,猜题押题现象严重。1985年广东首先试行英语数学高考标准化考试,逐渐向全国和各个学科推广。现在我国几乎所有大规模国家教育考试(会考、高考、英语四六级、考研等)、大规模国家非教育考试和大规模国际合作考试(GRE、TOFFL、雅思List)等都采用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考试全过程标准化、科学化、公平化。易于计算机阅读,节省人力财力,是我国考试史上一大进步。它为考试的大规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标准化考试的弊端及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古今考试一直利弊共存。标准化考试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怪题、偏题层出不穷,连专家教授都做不出,其原因是考试目的悖离了标准化考试初衷。标准化考试是常模参照性考试,其目的选拔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并有培养前途的人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进入相应岗位。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与教育都不发达,利益、资源分配两极分化,所以竞争性强、录取率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出题者为加强区分度,选拔性目的异化为淘汰性,千方百计设置陷阱、障碍,达到淘汰大多数的目的。一些人甚至特权利益集团凭此稀缺资源大谋其利,更维护加剧这种状况。这种供求关系不平衡如果不能解决绝不可能彻底解除这种弊病。但同时供大于求产生的竞争又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所以这一矛盾恐怕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出怪题、偏题的另一原因正如科举考试,考试方式单一,时间长了,未出的好题型与内容越来越少,只好逐渐开发偏题、怪题、难题。

⒉标准化考试的功利作用又导致应试教育。我国是考试发源地,2800年的考试史使国民性、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均被打上了深刻烙印。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本身已深深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使教学带有浓烈考试色彩与功利性倾向。在中国这个重人性、关系、面子传统文化环境中,权力、金钱、关系作用还不可小看,个人力图在社会纵层里作“垂直向上社会流动”,考试是最直接的有效手段。这对考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家长与社会的价值观具特殊意义。

所以,不少中学一面喊素质教育,一面腾出高三整整一年复习应考。各地录取分数线还不平衡;复读生插班高三,升学率比应届生高,又造成新的不平等。各种培训学校、模拟试题、考试经济掀起新的“造富运动”,正如日本历史上出现过的“考试地狱”“考试学校”,学生把精力花在考试技巧上,而不是真正知识技能掌握。

3.标准化考试克服了传统考试主观性,强调了客观性标准化,却无法测得人的学力全部领域,易形成学生被动学习态度。把丰富的质化为量,只好把无法量化的内容排斥于标准化系统之外,势必使评价存在局限性。以智力为中心,造成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片面性;在智能中,又重知识轻能力,再造成智能发展的片面性。再者考试限于学科范围,而学科范围与功能总是有限的,不能考查学生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其更深层原因是人类至今无法对人脑这个黑匣子的奥秘进行科学解释。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与神经学研究也已经证明,人的智力结果是多维的,至少有语言,数量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至少七种以上智力方式,标准化考试根本不可能作出这么丰富广泛的评价。

4.信度、效度的质疑。考试范围与手段局限性决定结果不一定代表考生真正综合能力。认知技能、情感、道德标准化的缺陷使考生可以通过考试技巧猜测取巧。虽然我国选拔性考试采用部分标准化,如语文、英语、政治增加了作文或论述,但写的实际上还是应试八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作文。有创造力,有成就的学生,往往不是标准化考试高分者。有些高考状元进大学后默默无闻,成绩平平。标准化考试使舞弊更容易,每逢考季,台湾、香港、北京、成都等地会出现“考试间谍”,考生往往用手机、助听器接收考场外“考试间谍”发出的判断题与选择题答案,据闻最近连“最新克格勃产品”都用上来了。

⒌我国尚未有一个独立统一学生评价标准,而是依据教育目标,依托于课程目标,将抽象目标具体化分成不同阶段水平作为考试标准。对标准化考试的社会价值、测量价值、教育价值三者是什么关系?怎样认识他们的功能及如何使用考试结果?对利弊如何发扬与防止?历来存在相当大争议,认识很不统一,导致管理与实施混乱,且尚未出台有力的政策与措施。管理、科研、命题、监考、评卷、录取、执法与监督七支队全需要全面规划建设,需要明确端正的科学合理指导思想,需要足够资金投入和经费保证,需组织严密、机构设置合理、工作效率与效益高的管理措施与实施途径。

6.迷信标准化考试能一劳永逸,滥用标准化考试与不适合的主观性试题,迷信标准化答案为唯一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迷信标准化考试,但同时也不能简单否定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负面影响来自于社会制约、文化科技水平、滥用误用、考试建设等多方面,不能全盘归罪于标准化考试;而标准化考试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片面性,更不能因噎废食。汉魏选士导致门阀士族横行;期间推荐入学,80年代前不实行标准化考试,也弊端百出;近年异常火爆的艺术招生专业考试由于主观性太强,更是屡爆丑闻。所以决不能彻底废除标准化考试。

四、多元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为走出标准化考试的困境,国内外都作了不少探索。

中国历史上有独立于科举的选士制度。1996年上海海运学院实行按多元化标准考核自主招生办法,认真考虑中学推荐意见并把高中会考成绩作为考核内容。浙江师范大学附中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面向社会招生的高校(本科)直升班。根据中考成绩筛选,再通过学校组织的语数外考试和基本素质、语言能力、相貌仪表面试可免考高考直接升入浙江师范大学。

日本也是升学竞争激烈,但考试形式多样。私立学校可自主招生,多采用单独考试,公立学校除采用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的考试外,还单独考试。两种学校都有笔试、面试。由于考试类型多,内容不同,避免了应试教育。

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教育界开始寻找到一种能更好配合课堂教学考试办法,也就是外国实行了几百年、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考试评价办法。这不是简单返古,而是考试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致,叫“真实水平测验”或“实际表现评价”,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或近似环境中)充分发挥,从而测出真实水平。实际是在美术、体育人才考试选拔中一直采用的。类似于分步给分,既能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水平,又能从考试中得到种种反馈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美国已有14个州采用,有的州干脆摒弃了纯标准化考试。但其缺点是花费人力多,阅卷教师水平要求高。

综观世界考试史,共经历了古代传统考试、近现代科学测试与当代科学评价三阶段。90年代兴起了多元教育评价,它源于古代学校对学生学力检验,其系统理论与方法的形成直接源于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以追求考查教育效果的客观性为目的教育测验运动,其特点为:

⒈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者交流合作,评价目标有层次性与动态性,尊重被评者的个体差异与多样性。由于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变动状态,更重视学生探究能力。

2.质性评价模式结合量化评价模式。以多元评价评价多元智力。建构主义兴起使评价重视学生知识的认知建构差异。

3.强调测评真实性与情境性。

4.鼓励学生评价中合作行为。

5.重视思维过程评价,充分体现学生解决问题,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总的来说,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弹性化、人性化发展空间。具体方式含有实作评价、动态评价、变通性评价、卷宗评价、真实评价、纸笔测验等等。

综上所述不能彻底废除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与非标准化考试相结合转向多元教学评价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我国大规模实施多元教学评价还有人力、物力、财力许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多元教育评价以什么方式为中心如何结合?会不会引起混乱、走向形式化?会不会出现其他意外负作用?这一切还需逐步谨慎实践检验和发展。同时考试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公平、人才就业、文化科技水平、滥用误用、考试研究建设等多方面原因不得到解决,只能治标不治本,改革难免会是水月镜花。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9.

[3] 王炳照,等.中国简明教育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 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EB/OL]. [5] 胡中锋等.我国高考的回顾与反思[EB/OL].

[6] 邢海洋.拒绝标准化考试[EB/OL].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放弃“预设”,捕捉“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