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40例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措施的体会

时间:2022-10-01 08:49:08

对140例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措施的体会

【摘 要】目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行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精神方面、情感方面、躯体状态方面进行护理,必要时对患者的焦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不同患者的抑郁症表现基本恢复,思维能力基本正常。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措施;思维、行为正常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71-02

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因此,重视老年抑郁症的宣教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老人抑郁症护理过程别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及性格,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精神、心理、身体三者统一起来,强调回归自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必须要有耐心、忍性和献身护理精神。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存压力的提高,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社会关爱不够等诸多因素,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仍呈上升趋势。重视老人生活极为重要。现将我院2012年对140例抑郁症老年患者的不同护理措施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140例老年患者,男60例,女80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30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40例,初中80例,中专10例。根据病情,重患者均口服抗抑郁症药物,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缓释片、艾司西酞普兰、舒必利等药物。

1.2 基本护理

1.2.1 生活饮食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亲属应24小时都应该在陪护。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生活规律。并注意一定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合理饮食,饮食规律,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共给,让患者吃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多饮水,禁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事物的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1.2.2 在治疗期间坚持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发药后必须做到看服到口,有耐心,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告知医生,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终止药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类患者往往有自杀企图,切不可疏忽大意。事故多半发生在一刹那,妥善保管药物,防治药物剂量过量,引起中毒。

2 心理护理

2.1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态度要和蔼,举止端庄。主动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病友、病区工作人员、作息制度,做好安全监察室,尊重患者,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与患者教案时目光亲切,鼓励患者说出最担心什么、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给予积极意义的语言刺激。诱导的启发患者努力倾诉心里痛苦,耐心倾听患者的有关心理问题。了解致病因素,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痛苦,使患者感到尊重、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医护人员主动关爱患者,如握手,对患者做治疗时的动作辅导,让患者心里感到关爱。鼓励和引导患者与现实多接触,并指导其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如做体操、跳舞等。当患者完成任务时,因给予表扬。使其感到自己是对家庭的社会有用的人。逐渐增加其锻炼的时间和于他人交谈。避免长时间隔离病房中。

2.2 老年抑郁患者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淡和淡定的心境,学会适当自我调节,使自己能够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避免过大的情绪起伏,引起不必要的疾病。增强良好的心理心理应对能力,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份,因此培养健康的情绪对抑郁症心身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见表一

3 讨论

3.1 正确对待老人,当人进入老年期以后,各种生理机能进入衰退阶段,如形态老化,器官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有的老人自我感觉衰老,过多的关注健康,适得其反,往往造成焦虑多疑,心情沮丧颓废,从而加速衰老。a.衰老适合自然规律,要识老、服老,如不服老切忌忧心忡忡,意志消退,甚至产生老朽感、末日感,造成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有快乐感。b.人到老年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性疾病的增加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对疾病的态度要警惕,不要怀疑和忧虑。

3.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抑郁症越来越多,基本发生在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的脑功能逐渐减退,心理也逐渐衰老。加上因退休、丧偶、经济来源、家庭不和睦等因素而导致的悲观、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变化,诱发老年抑郁症。在治疗和护理,我们不但更加重视,而且要引起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爱。

参考文献:

[1] 幸胜阻 郭晋武 老年人抑郁状况的筛查及细致研究 《老年学杂志》 1989.9(6):223

[2] 吴文源 老年人抑郁症状况的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6(6):256

上一篇: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下一篇:超声波导入平乐展筋酊治疗颞颌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