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改革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10-01 08:32:24

基于课堂改革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21世纪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教学中究竟具有哪些潜力和优势,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日前,我国在中小学的信息教育技术施教方面做了不少的投入,信息时代,需要的是知识与技术的齐头并进,加大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的投教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方式的必然途径。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但目前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阶层仍存在不少施教问题,大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都存在着过于注重老师的“角色”,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的矛盾。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如今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矛盾 潜力 优势

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印刷媒体是最常用的,这类媒体具有自身的功能和特色:信息呈现的速度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速度或节奏来控制文字材料的呈现,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复习学习过的内容。正因为传统教学媒体对环境的依赖性较低,人类获取信息常用这类媒体。但这类媒体所展示的图像是静态的,不能对学习者听觉形成刺激,缺乏趣味性。

一、趣味性高效率课堂教学

(一)摒弃传统、人性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是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上机实施操作以达到巩固目的,因此,传统的一授百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并不适用。初中学生相对计算机知识还是不太熟悉的,老师口头的知识阐述和简单上机操作并不一定能让所有学生对该知识理论的彻底理解和吸收消化。因此,教师的一对一指导,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根本迷雾中去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实行人性化教学。

(二)活跃、趣味性教学。

学生对一门课的热爱不仅源于对该课程的潜在喜爱,更多的是来源于兴趣,没有兴趣,无从谈高效率的学习。课堂上是传授知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气氛的活跃,是该课堂上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教师的教学类容可借阅当今的各种新型信息知识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技术中根本上的乐趣,让学生自身投入信息技术学习的探索中。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

当今是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时代,黑板和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呈现的载体。多媒体信息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一步,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它极其依靠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完本次课程知识理论后,可向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如今生活带来的种种的精彩,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为美好生活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老师也可通过计算机联网功能让学生进行学习网站的浏览,扩展学生知识面。通过网络上的新闻事实加强学生上网的辨别技能。从而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进一步探索。

二、引导在施教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变学生被动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即老师课堂上“淳淳教诲”,学生竖耳静听。这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方式,但老师过于的“主动”和学生过于的“被动”,使得现教育“填鸭式”的教学现象更为明显。老师处于过于主动地位则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惫厌烦的态度,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挫伤,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让学生处于一个自由区,让学生的思想放开,随时处于一个思考探索的状态。

(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渴望学习的欲望,但这种欲望不是天生就随身而来的,它需要后期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开发。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计算机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最大的。初中学生的好奇性强烈,对事物的认知度的渴望追求,使得在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较为容易,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普遍陌生又使得教学工作不那么的顺利,因此,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信息技术中的精彩世界,去感知电子信息科技的魅力,从而更快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自我求知能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上的一个起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的庞大深奥并不是老师课堂上的有限的传授知道所能完全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有必要进行自我求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的指导自身去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通过查查阅书籍以及询问老师等方式获得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来充实自己信息技术知识的大脑。

三、给予学生评价,加强其学习动力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荣辱感,有时老师的一句评价则会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根本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以及帮助学生此基础上更良性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进步和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赞扬。对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给予鼓励以及指导其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动力来源于自信乐观,而这些则需要任课老师的给予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可意识,教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能力和意识,充分的发掘其学习的潜在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渴望性,这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效高效率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在我国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乡下农村等经济落后的教育中,由于设备场地等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难以有效施教,但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使得偏远地区的学校都能拥有自己的信息计算机室,这无疑是对国家科教兴国的一种诠释,因此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老师和学生的相辅相成,有效的完成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但由于存在种种因素,导致现如今的施教模式使得教学效率并不高。分析上述现象,归纳总结出其施教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课堂效率即牵制整个教学工作效率,现如今各校在信息技术施教方面普遍存在一种“敷衍”态度,用学生的话来说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一门主课,有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要内心情绪。细思其故,其根本原因则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为学生将信息技术这门课做一个很好的阐述,因此导致学生对该课的 认识模糊,学习概念不清楚的的结果。

所以,综合之前的三点,只有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对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志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0-05-01.

[2]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30.

上一篇:用户驱动的软件实施方法研究 下一篇:探究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与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