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路上的夜明珠

时间:2022-10-01 08:22:40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于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研究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防止学生辍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现在,就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谈谈体会。

一、“导学案”的产生,给老师照亮了前行的路,提高了业务水平,促进了身心健康。

“导学案”要求在制定之前,老师要加强研究三维目标、教材、课程资源、学生及教法学法。既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启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导学案的科学性、思想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还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教学要求、学习水平ABC,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导案要想编写好,既要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以学定教。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或一无所知,即使导学案的编写非常完美,也容易因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这无疑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导学案的编写要费一番功夫,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课堂氛围宽松活跃了,效果显现了,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高兴。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难道不是一幸事吗?不用天天含着金嗓子喉片难道不是一乐事吗?

二、“导学案”是学生的罗盘针,导航仪。

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就像森林中迷路的小鹿到处乱撞,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依无靠,而自从有了“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目的更为明确,兴趣更为浓厚。学生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学习,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课堂更和谐更高效,充满激情和快乐。

“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以前仅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感觉就像是放电影,学生更感兴趣的是有趣的图片、视频,好听的音乐,很少去探讨它们背后所体现的内容,这无意地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导学案”的使用,把整节课的知识网络一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确目标,有章可循。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自学,合作交流时,小组内部依据设计好的题目进行探讨、质疑,课堂上,再也没有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展示时,也不再是一潭死水,毫无涟漪,冷冷清清。小组间争相展示自己的成果,甚至出现唇枪舌战的局面。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展示给大家,四个班的效果都不错,每个小组都认真挑选内部最优秀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同学们不仅说出了自己在学业、事业、家庭、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理想,而且非常庄重而严肃的说出自己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些理想,我相信这一堂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本框的知识,也更明确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习思品的热情。

我在每个班都成立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根据学生水平和个性的差异,设有组长,学科能手、组织高手、记录员、发言人、观察人,组长、学科能手或组织高手再分包一到两名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自主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形成了“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的局面。

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效应,只有竞争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团队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充满竞争和合作的课堂上,同学们口、手、脑都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甚是热烈。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课改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新的困惑和问题也许以后还会出现,但是,只要我们坚定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课改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面对困难不回避。我坚信,“学案导学”这颗夜明珠在课改的道路上会更璀璨!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下一篇:物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