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 用活教材

时间:2022-07-07 10:55:32

读懂教材 用活教材

本册《生活中的大数》单元中的《数一数》,是该单元的起始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与“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课时编排,更关注学生的经验

旧版教材中的这节课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数的范围的扩大,本课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例如,“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八米”“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米”等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资源。再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数一数”“说一说”“填一填”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在各项有趣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新版教材将这节课分为数一数(一)和数一数(二)两部分来进行教材编排,数一数(一)中通过“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的操作活动、“大正方体有几个小正方体?”的借助图形数一数活动和“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借助语言描述“数一数”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数”,数一数(二)中通过“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的操作活动,将计数单位“千”迁移到“万”,再通过“数一数”活动,让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接着,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大数不是特别多,也有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含有“千、万”这些计数单位的大数的具体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新版教材将原来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呈现,尤其是将原本放置在教材一开始的内容“生活中的大数”修改为置于教材最后的内容呈现“‘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修订前后的教材,虽在内容编排顺序和课时数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将“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修订之后的教材更关注了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

二、学习信息,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新旧两个版本教材的编写都是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虽然在学习信息的提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各具特色。如果说旧版教材关注了结果的内容呈现,新版教材则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

将原来的“数一数”一课的内容,分散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伴随着用算珠进行的操作,让学生进行“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的思考。例如,“9个珠子,再添上一个……”,延伸出“99个珠子再添上一个”,“999个珠子再添上一个”的思考;再进行“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的分析,“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的数,数10片是……”。第二课时:同样是通过“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白“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一个是一万”,继而在“数一数”活动中,通过一千一千地数,让学生对“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通过“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这一问题由“一个一个数”发散出多种数数的形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无痕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在学生思维的拐角处进行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分散,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感悟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的新知。较好地实现了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习题设计,更关注能力的提升

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关于《数一数》部分的习题设计各有特点。如果我们仔细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种教材的习题设计都没有安排太多的单一题型训练,而是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练习。

旧教材设计了“数正方体”“涂小方格”“估一估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估一估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乐学数学、好学数学。

新版教材则由浅入深,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逐步转化为技能。首先,通过在“想一想”中圈出一千个豆子,继而“一千有多大”活动是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一千”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说一说”中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坚实的基础,“涂一涂”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涂形,小组游戏以及“我说你摆”活动综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活动有效融合,这样的练习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些练习都以实践性和操作性练习为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材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一个参考的蓝本,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能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要对修订前后的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共性与个性,创造性地用活教材,使得教学活动的设计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在不断完善中超越,使其成为最适合学生的鲜活的教学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上一篇:中韩合作:用韩国演员,不如用韩国团队 下一篇:“韩流”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