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特色文化村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01 07:08:10

试论我国特色文化村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特色文化村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创建过程中上存在村民接受先进文化的意识淡漠、人力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全村凝聚力不强、重“硬件”设置而轻“软件”建设、经费欠缺、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特色文化;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开展了特色文化村的创建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文化建设仍落后于经济发展和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过调查走访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后,笔者发现当前在特色文化村创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村民接受先进文化的意识淡漠

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让农民在接受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所谓先进文化,就是充分吸纳和体现时代精神、整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展潮流的文化。”[参考文献:

[1] 方世南,范俊玉.《先进文化与小康社会》.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3年,3页.]创建特色文化村要发挥村民的聪明才智来整合村庄的文化资源,用积极健康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影响村民,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大多村民虽然支持创建特色文化村,但接受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的意识十分淡漠,只是在举行娱乐活动时凑凑热闹,既不参加村里的任何培训活动,又对村里关于新农村建设、公民道德规范、健康卫生知识、崇尚科学、反腐倡廉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的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基本上不闻不看,不看报纸,不看新闻,看电视只喜欢看某些地方台办的搞笑类的节目。

走访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村民尤其是妇女和年龄大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不知道什么是公民道德规范,而这些有的就写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墙壁上。个别村民不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学习不督促不鼓励,初中不毕业就同意辍学。少数年轻一点的村民家庭贫困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打工怕约束,干活怕累着,安于现状。没有先进文化占领农民的头脑,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侵蚀他们,一些村民有病不去医院,或者跪求主保佑,或者求神拜佛;家里出了大事,不是积极应对,而是看相算命、上庙烧香,个别村民还翻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观念,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二、人力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全村凝聚力不强

创建特色文化村不仅仅是村委会的事情,村委会只是主导,广大村民才是主体。在创建过程中,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在文化活动中,一部分村民只愿意当看客,而不愿意参与其中,参与文化建设的村民只约有三分之一,尤其是具备一定教育层次的人,如教师、在外读书工作的知识分子等,放假回家仅仅是旁观者,并没有参与到家乡的特色文化村创建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村中的公众人物如企业经营者、个体经济经营者及部分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发挥他们参与特色文化村创建的特殊作用;个别村民更是把精力全都放在挣钱和自己的生活上,对村里的文化活动视而不见,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特色文化村的创建进程。

三、创建工作重“硬件”设置,轻“软件”建设

文化建设中既有“硬件”部分,又有“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指文化设施,它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载体,包括文化活动的媒介、机构、场馆、舞台、设备等,“软件”部分主要指文化建设的主体――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特色文化村的创建开始之后,村委会大多积极筹措资金,增建一批基础设施,增设一些文化活动场地,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但创建工作更多地停留在 “硬件”设置上,对“软件”――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缺乏一定的力度。有些村里树立了“十大孝星”的典型,但并没有扩展开来,还没有树立起“模范夫妻”、“和谐邻里”、“行业标兵”、“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来引导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多数村子建立了高标准的新农村书屋,但只有20%的村民经常去看书,30%的村民偶尔去,50%的村民从不去。村里把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网络、多媒体设备引入到村文化设施建设中去,建立了新农村网站和远程教育站点,但站点只集中对村民进行了一些培训,并没有对农民进行开放。

四、创建活动经费欠缺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文化的上层建筑建设状况如何,要看经济投入的多寡。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之所以不容乐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文化经费投入不够,资金短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大阻碍。近年来,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多数村里投入到文化建设的资金相对多得多,而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援助,但是由于村里事务繁杂,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和发展经济的投入相比,文化建设上的投入还是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需求。

五、特色文化没有形成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既是一个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是文化品牌产生的重要因素,一种文化要成为品牌,既要继承这种文化的精华,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精神,同时还必须不断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让人总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总怀有期盼。目前特色文化村的特色文化还停留在浅表的层次,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时代感还不是很强,缺乏创新,还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更有一些民间特色文化不仅没有形成文化品牌,反而在渐渐消失。如剪纸、编织等手工艺传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正在慢慢消失。此外,民间杂耍这种过去民间比较流行的、群众很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也大多不复存在。

六、特色文化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特色文化村的创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使文化建设与市场接轨,走特色文化产业化道路,以文养文。“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专门或主要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行业。它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增长幅度大、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2] 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01年,229页.]新农村的特色文化还没有显示产业化趋势,戏剧文化虽有产业化优势,但产业转化能力不高,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精致程度也不高,还没有立足市场进行创新和提升,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体育赛事的举办没有按照市场方式去运作,没有形成产业,剪纸、编织等更是零零散散的,不够集中,缺乏市场化的组织,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特色文化村创建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调动方面,创建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因此,应该查找原因,克服不足,进一步促进创建工作的展开。

上一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谈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