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成本法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应用及缺陷

时间:2022-10-01 06:26:56

平均年成本法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应用及缺陷

摘要: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是在继续使用旧设备和更新新设备之间进行的选择。本文基于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阐述平均年成本法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应用,指出平均年成本法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Abstract: The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 is in continues to use the old equipment and to renew the choice which between the new equipment carries 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verage year cost's method basic principle, elaborated that the average year cost law in the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s application, pointed out the average year cost law the flaw which exists in the application.

关键词: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平均年成本法缺陷

key words: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 average year cost law flaw

一、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在假设维持现有生产能力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将其淘汰重新选择性能更优异、运行费用更低廉的新设备的决策。由于假设新旧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对企业而言,销售收入没有增加,即现金流入量未发生变化,但是成本却发生了变化。另外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不同,因此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实际上就是比较两方案的平均年成本。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也被称为年金成本。

即:■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各项现金流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新旧设备的目前市场价值。如果继续使用旧设备,旧设备的市场价值指的是旧设备的重置成本或变现价值;如果更新设备,新设备的市场价值指的是新设备的购买价格,我们可以将其看做原始投资额。

2.新旧设备的残值收入(变现收入)。当作现金流出的抵减项目。

3.新旧设备的年运行成本。设备的年运行成本,可以从所得税前列支,应该考虑其抵税的效应。也就是说,由于该项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使其真实的现金流出减少。我们将扣除了所得税影响以后的费用净额,称之为税后成本。税后成本等于实际支出扣减抵免的所得税,用公式表示如下:

年运行成本的税后成本=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

这才是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出。

4.折旧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折旧费用本身构成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会减少利润,但在本期并不需要实际的现金流出;增加的成本又使企业少交了所得税,使税金的现金流出减少。因此,折旧可以起到通过减少税负,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的作用。

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累计折旧×所得税的税率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原始投资额-残值收入现值+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

二、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举例

例如:假设某企业有一台旧设备,原值为2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期满时预计残值2000元,已使用4年,重置成本为8000元,年运行成本为6000元。如果用24000元购买一台新设备,年运行成本为4000元,使用寿命10年,10年后残值4000元。新旧设备的产量及产品销售价格相同。另外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问:企业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将其更新为新设备?

分析:该题目由于没有适当的现金流入,因此评价这两个方案是不能使用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那么,从收入与成本的关系来看,收入相同时,成本最低的方案就应该是有利的方案。将该种决策看成两个互斥方案,即继续使用旧设备和使用新设备两个方案,分别计算这两个方案的平均年成本,选择平均年成本较低的方案。

1. 计算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计算各项现金流出现值:

⑴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使用旧设备的重置成本=8000

⑵残值收入现值

残值收入=残值收入×复利现值系数

残值收入的现值=2000×(P/F,10%,6)=2000×0.565=1130

⑶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

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6000×(1-40%)×(P/A,10%,6)=3600×4.355 =15678

⑷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

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1000×40%×(P/A,10%,6)

=400×4.355 =1742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8000-1130+15678-1742=20806

2. 计算使用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计算各项目现金流出现值:

⑴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新设备的购买成本=24000

⑵残值收入现值

残值收入=残值收入×复利现值系数

残值收入的现值=4000×(P/F,10%,10)=4000×0.386=1544

⑶年运行成本的现值

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4000×(1-40%)×(P/A,10%,10)=2400×6.145 =14748

⑷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

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2000×40%×(P/A,10%,6)

=800×6.145=4916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24000-1544+14748-4916=32288

4777.50

三、平均年成本法的缺陷

(一)平均年成本法存在不符合现实假设条件

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和更新新固定资产看成是两个互斥方案,而不是看成一个更换资产的特定方案。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局外观”,即从局外人角度来考察:一个方案是用8000原购买旧固定资产,可用6年;另一个方案是用24000元购买新固定资产,可用10年。

2.假定在固定资产剩余使用期结束后, 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再买一台。即:可以购买和现在固定资产磨损程度完全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在用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属沉没成本,因此在用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目前的市场价值和运行成本。

3.该方法是在预期产销量一致,销售收入相等的情况下采用的。假若前提不成立,则必须结合现金流入量因素,采用净现值法等进行评价。

(二)平均年成本法对旧固定资产的变现价值处理欠妥

该方法将旧固定资产的变现价值作为使用旧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其理由是以其机会成本作为使用旧固定资产的代价。实际上,继续使用旧资产时,除运行成本以外,并不会发生其它的相关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折旧抵税来减少现金流出。更新决策必须在购买新固定资产时出卖旧资产与继续使用旧资产中作出选择,而无法将旧资产单独出卖后,才来决定是否更新资产。因为如果将旧资产变现后,才决定不更新,就会造成生产过程的中断或丧失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不变是更新决策的前提条件。

(三)平均年成本法没有考虑旧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对平均年成本的影响

有人会认为旧设备的帐面折余价值是更新决策的沉没成本,因此无须考虑。更新决策是需要确定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或是更新,如果使用新固定资产,就会将旧固定资产变现(或作它用),当旧资产的变现价值不等于其帐面折余价值,企业将发生资产处置损失或收益。在存在所得税的条件下,会对企业当期的税收产生影响,从而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应该在决策时予以考虑。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要补交所得税,补交的所得税抵减变现收入。

(四)平均年成本法在应用中公式被简化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一般假设原始投资额在起初一次性支付

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中,如果使用新的固定资产,不一定是一次性支付的,也可能是企业自行建设的,如果建设期比较长的话,投资额将分期投入,就会造成投资额的支付不在同一个时点,需要我们将不同时点的投资额分别折现,所以我认为公式中不应该是原始投资额,而应该是各期原始投资额的现值之和。

2.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基本公式中的费用主要是运行成本

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如果继续使用旧的,往往会发生相关的修理成本,当然也应该包括运行成本,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计算公式时应该包括各年修理成本的现值之和。

另外,根据会计理论,成本从广义上说泛指取得资产的代价,狭义上是指产品的制造成车。而本方法中的成本概念,不仅包括购置资产的现金支出,还包括使用资产时付出的代价,不是广义成本,也不是从年度经营收人中可以抵减的狭义成本。该方法中的平均年成本实际上是年平均净现金流出。

最后,我们发现平均年成本法只能说明不同投资方案中哪个方案更好,而不能说明各方案本身的投资收益的好坏。平均年成本法是存在缺陷的,所以应该不断地完善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吴志刚,李海东.谈使用年限不同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J].财会月刊,2009年7月上旬

[2]毕秋丽,姜玉凤.谈谈“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法”中存在的错误[J].山东经济,1998年第5期(总第88期)

[3]齐青桦.浅论年平均成本法的缺陷及其修正[J].经济师,2001年第2期

[4]邓明然,徐凤菊等.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提高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