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与学的动力源泉

时间:2022-10-01 06:20:48

课堂教与学的动力源泉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面临来自学生和督导员两方面的困难和压力。通过对教学的本质和内容的分析,本文提出改革的建议:减少大学生对分数的过度重视,剔除教学体制中的家长制、调动教师的教学潜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期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青年教师,改革分数,解放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目前大学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一味的想获得考试高分数,教师也受制于各方压力,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需要细致研究。

1.高校教学中的牵制机制

目前高校教师分层分化机制比较严重,是以职称高低为划分等级的标准,较高等级的教师会对较低等级的教师以

国内很多高校在以科研为中心,教学也是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主要的表现是相对的权利、利益是围绕科研活动来,绕开教学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更加看重科研,忽视教学,如职称评聘、领导岗位、各种奖励等都体现在科研上。这与大学的宗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有些背离。

就教学活动而言,也是如此这一大背景、大体制下的一个缩影。活跃在讲台上的基本以年轻教师为主,年龄大一点的或者说教授、博导或者说学校领导们就很少出现在讲台上,虽然名义上这些人也都有课堂教学任务,但是都被这样或那样的办法给化解掉,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教授领导们挂名某门课,与青年教师和讲一门课,但实际上完全由青年教师来讲授这门课。

课堂青年教师面临两方面的夹制,一方来自学生的评分,一方来自教学督导员的评价。客观上讲,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教授一个班至少要有30人左右,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满意。现在学生由于扩招、独生子女等的原因使得学生也非常有个性,同时又存在学生保研、奖学金等的竞争,加之教师在考试分数的给予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会有个高低之分,这些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某些天然的客观上的矛盾冲突。不难理解江苏某大学曾出现学生为取得考试的高分数威胁老师的情况。

另一方面,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督导员的评价。现在很多高校,主管教学的部门教务处,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本身不想得罪青年教师的考虑,于是聘请了教学督导员,来督导青年教师,不可否认绝大多数教学督导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但同时也使得青年教师有些顾虑和担心。

因此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青年教师面临着双重压力和两方面的夹制。导致压力出现的原因有些几乎不可能解决的。

2.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实质

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方法、理念等的一种手段,这其中的哲学矛盾体是教师、学生、教授的内容,联系的手段是穿插以上三者的方法。教师以自己的个性理念来引导学生,同时学生以自己的个性来影响教师。

重教与学方法、思考方法,轻教与学的内容,应该是今后教学活动的主要宗旨。所教的知识内容本身是有限的,甚至很多年之后是错误的、不实用的,过分的强调教与学的内容显得很没有远见卓识。而教与学的方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理念反而是永恒的和长久的,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更显重要,更具有意义。

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实用性,而非纯理论。纯理论的教学会使得学生枯燥无味、缺乏直观地认识,因此较难记忆、很难灵活运用。而实用性的教学,即常说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更具有学习动力。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教学的过程本文认为分为三段式比较好:事情的起因、分析原因(本质)、改正措施。事情的起因可以称为理论的引出,理论出现的背景;分析原因(本质)可以称为理论的推导、理论的分析;改正措施可以称为理论的实际应用、不足。上述三段式教与学的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过程,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高校教学中的改革建议

按照上述教学过程的内容与实质,本文提出如下改革的建议:

3.1减少大学生对分数的过度重视

保研、奖学金等的评定需要改革,减少对课程成绩的依赖。大学生处于学习阶段,学习过程还是以获得旧知识为主,对新知识的创新很少,因此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能和技巧水平高低的竞争,对将来从事简单重复知识技能工作的学生而言比较客观,但对一些将来从事创新工作的学生而言可能有些不公正。大学期间学生成绩的高低,很难表明他们未来的发展情势。学生等级的评定应该充分考虑平衡和平均,没有必要将他们划分等级。让学生在分数上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快乐学习上。

3.2剔除教学体制中的家长制、调动教师的教学潜力

时代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的新理念、新设备、新方法,不能保证老教授督导员们一定比青年教师懂得多、教得好,因此根本谈不上监督,更应当以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对待青年教师,同时与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冲突。教学督导员的名字更应当改一改,不妨改为教学指导员、教学引导员,使青年在心理上得以解放。

青年教师很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相似性,最能理解在校的大学生,能够为他们考虑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也很能理解大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能换位思考,客观上更能是学生学得好。

3.3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现在的大学生很有个性,获得知识的手段多种多样,获得的知识也很丰富,教师在所教授的知识方面很难比所有的学生了解得多、了解的深,因此没有必要按照以往的上课点名、查考勤,一律考试按部就班的方法,完全可以改变,让学生解放。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免于考试;某些章节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不用来上课。让这些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上一篇: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下一篇: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施工与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