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法针刺治疗郁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1 04:48:35

疏肝解郁法针刺治疗郁症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所观察的病例均来自2004年3月~2006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疗区病人,共58例。其中男20例,女38例,年龄28~65岁,平均50岁,疗程3~10个月。

西医诊断标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②精神减退或疲乏感;③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④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或睡眠过多;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减轻;⑨减退。

严重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并经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定累积分数>40分者。

中医诊断标准

①主症:持久的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苦闷压抑,或内疚自歉感。②兼症:常有失眠健忘,头晕头痛,心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减退,反应迟钝等。③平素性格内向,近期多有忧愁,焦虑,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密切有关。可有家族史。④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上述①③④项必备,②中必备2项以上即可诊断。

辨证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中医内科学》郁病并结合临床观察,拟定肝郁气滞型标准如下:

精神抑郁,情志不舒,思维迟缓,失眠多梦,胸闷心烦,腹胀嗳气,神疲乏力,善太息,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内关(双)、期门(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配穴:心情抑郁,善太息,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加膻中、廉泉、丰隆;心神不宁,神疲,健忘,失眠者加神门。

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腧穴局部常规消毒,选用L 5~2寸毫针,所选针具均为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2×(25~50)mm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操作时先刺百会穴,沿头皮针刺0.5~1寸,捻转补法,太冲直刺0.5寸,捻转泻法,期门平刺1寸,捻转泻法,三阴交直刺1寸,捻转补法,随症取穴,均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施治以局部瘦胀为度,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Zung量表分数<40分。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Zung量表分数>10分。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Zung量表分数下降4~10分。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Zung量表分数下降<3分。

治疗结果 58例经过治疗后,治愈25例(43.1%),好转30例(51.7%),未愈3例(5.17%),总有效率为94.8%。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当肝脏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时,不但可以使气机舒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常,而且还可以调整控制七情的变化。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超越了肝的调节限度时,就会打破机体内在平衡状态,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并造成一系列心身反应疾病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医碥》中也有“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总之,七情之病多责之于肝,治疗的核心还在于调理肝的疏泄功能。主穴太冲、期门为肝经腧穴,太冲为足厥阴之原穴,此穴为肝脏原气输注之处,针之可舒肝理气,调肝血,滋肝阴;期门乃肝之募穴,为肝脏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可舒肝解郁,宽胸理气。百会虽为督脉经穴,但位于头部巅顶,肝经与督脉会于巅,故为肝经所过之处。“头者神之后”为“精明之府”,《针灸大成》中称“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具有调补中气,健脑宁身,宁心调神之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所,可宁心调血,调整肝、脾、肾三脏。诸穴相配,疏肝解郁,气血和顺,脑髓生化有源,全身机能改善,进而加速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

上一篇: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下一篇:稳心颗粒对心肌炎患儿期前收缩疗效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