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1 04:37:39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教育工作者们正积极探寻各种各样的物理教学模式,努力让物理教学变得更为鲜活、灵活,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彰显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不断迸发学生自主的激情与积极性,不断凝聚物理学习“正能量”。

倡导教师明确自身角色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角”,教师只能是“配角”,但并非强调全盘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指导者、点拨者、引领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就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并精心预设教学,适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并对学生自主发问进行恰当有效地调控,及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物理学习的源头,真所谓“疑乃思之源,思为智之根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强调让学生“质”自己对物理知识点的不懂之处,“提”自己对物理问题的不解之处,“说”自己对物理规律的不明之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质疑空间非常广泛,学生可以对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质疑,可以对中学物理教材进行质疑,可以对同伴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可以对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质疑,甚至可以对历年来的中考物理试卷进行质疑,在一切有疑处质疑。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主动质疑,教师要以令学生可亲可敬的态度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构建和谐融洽的物理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导引”,深入解读中学物理教材,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胆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想质疑;教师应引领学生将问题提到“节骨眼”上,这个“节骨眼”就是指物理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质疑。

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求异旨在开阔学生学习物理的新思路,关键在于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也可以犹如科学家一样发现物理新知的信念,对任何问题都要从多方位思考、探究,提出新见解,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标新立异的潜能,绝不人云亦云。比如,教学“物质三态及其相互转变”这部分内容后,引导学生对“夏天的雪糕为什么会冒白汽”“人工降雨又是怎么回事”之类的问题进行大胆质疑、探究、创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进行举一反三,剖析诸如此类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供时空,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已成为当下主流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服务,提倡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建广阔的探究时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物理学习内容应为学生的物理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创见”,引领学生创新、探究;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操作、尝试、交流、讨论、探索、发现,将“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将“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将“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舞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与有效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物理教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应帮助学生沟通物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的整合,以发挥“联动效应”;教师应引领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适时运用于生活中去,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物理知识,使知识服务于生活,使生活在知识的支撑下更便利,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成功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如“物质三态及其相互转变”教学完,教师可及时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呢?”进一步点燃学生探究创新的“火苗”,让学生乐此不疲地继续探究下去。物理探究学习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学生应在边学边探中自主加以解决;实在难以自主解决的,教师也不宜过早解释,而应针对学情,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可以是学生合作探究,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是全班集体探究等,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辩证将探究的问题加以解决。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或点拨,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探究习惯,将学习探究变成学习物理的一大乐趣,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情感。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为主线,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错题反思 下一篇:爱学生,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