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01 03:46:27

《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探讨

摘要: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计算机导论》的教学方式、方法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导论》 课程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导论》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众多门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理论、技术和应用,该如何圈定最为核心和基础的内容,如何在相对浮躁的大环境中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是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该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知识进行统计和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起到的就是这种引领作用。它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引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核心课程、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建立统一认识。为深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各门课程,奠定“以全局指导局部”的基础,《计算机导论》力求突出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入门阶段就对本学科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和茫然,从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取

《计算机导论》课程主要起到的是学科引领作用,所以内容的组织和选取非常关键。它不能是本专业各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罗列,只是把今后要开设的专业课各作为一章进行讲解就行了,否则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造成有些内容同后续课程内容重叠。本课程在学生面前展现的应该是一幅全景式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画卷,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概貌和学术范畴,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帮助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学习专业知识,而不在于学生具体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

在《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反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又要体现学科前沿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过时的内容,讲授那些最能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本源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以及新的应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前沿技术不是盲目地介绍,而是有选择性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或学生能够使用的技术,引领学生步入计算机学科的殿堂。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使他们较为全面地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方向,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介绍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介绍知识点,而应该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讲解其在整个计算机学科中的作用,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不会有困惑和迷茫。

三、改进教学方法

1.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灵活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不拘泥于课堂形式,以传授更多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为目的。课堂中可以穿插各种教学方法。

比如采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继而引出要讲述的问题,展开知识点,最后归纳总结。这样通过提出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出了基本概念,展开了重要知识点,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归纳举一反三,推广应用。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易于与学生互动,比起泛泛地讲解知识点更有收益。

再如学生参与式教学。大学课程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学生“无所事事”。针对《计算机导论》的学科特点,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激发思考、加深认识;或者教师讲解完一个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完成相似的例子,并让学生举出一个更加具有应用性或贴近知识点的例子,以此来丰富课堂,拓展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动脑动手的过程。

2.改变教学方案

不同于其他课程,《计算机导论》教学应采用广度优先的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各具体领域的内容,既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又不能使该领域的具体内容干扰学生的视线。

例如,讲授数据结构部分内容时,主要介绍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学科中的作用、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即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它的重要地位,“程序=数据结构+算法”。这门课程主要学习的是实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数据结构中主要可以分为几种模型,针对不同的模型,应该解决怎样让计算机识别和存储的问题,这就是数据结构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例举具体应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的作用及主要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达到了在计算机导论中我们的教学目的,而没必要去深度地介绍每一种结构。

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由于《计算机导论》课程面向的是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所以学生普遍对计算机认识不深,操作不熟甚至不会,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课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对计算机的操作。这就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信息。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组成时,用多种CPU芯片的图片、微型计算机组装的过程视频、表达接口、端口等不同概念的演示等进行演示,将所教内容更形象化地表现出来,教学效果更佳,学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多媒体的厉害。

(2)使用实物教学。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实物的最好进行实物教学,给与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比如计算机硬件、网络硬件部分的教学。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要充分使用网上的资源来充实教课内容;另外要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学会使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把作业发到网上,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作业要求,并通过网络完成作业,把完成的作业通过邮箱上交,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注重能力培养

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应该培养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能运用所有资源将其解决。而这种能力是“教”不会,“学”不会的,只能“练”会。因此,教学中培养求解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比如在介绍算法时,介绍完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和基本用法后,给出将3个数按照大小顺序输出的例子,让学生完成。

课堂也是传授能力的领地,教师要善于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特殊问题一般化,这种方法贯穿在上课艺术中,潜移默化,学生就掌握了这种能力。

五、结语

《计算机导论》教学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理论的教学过程。只有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灵活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才能发挥《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高职环境下计算机课程教学得失分析与建议 下一篇:浅析中学篮球运动队的选拔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