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忧与爱”

时间:2022-10-01 03:44:17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故事:忧思女神将一片黏土塑造成形,并请众神之王朱庇特给了它灵魂,但他们都要求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这个形象。当两者争执不下时,大地女神闻声赶到,也要求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因为其身躯来自大地。于是大家请农神萨杜恩来仲裁,农神做出了看似公正的裁决:“由于你,朱庇特,赋予它灵魂,死后它的灵魂将归你所有;而你,大地,给了它身体,它的躯体将属于你;因为这个小生命是忧思塑造的,所以,它活一天,忧思将拥有它一天,它的名字叫做‘人’。”直至灵魂重归朱庇特,身躯重返大地之前,人,这一含有灵魂的造物,为忧思所有,有生之年的每一刻,无不在忧思的怀抱中。显然,由于诸神之爱诞生了人类,人是爱的结晶。但无论是在神话或世俗的生活中,所有的爱都不能使人免于忧思,忧思是人的秉性,也是人的宿命。

《圣经》中也有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生活。上帝犹如溺爱孩子的父母,让他们享受,但没有同时赋予他们责任。因为无忧无虑,所以他们对一切都漫不经心,面对蛇的诱惑没有丝毫的警惕。夏娃摘下树上的果子吃了,也给她丈夫吃。因其轻率,所以违背了上帝的意旨。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就此结束。

失去了上帝的关爱,失去了无忧的乐园,亚当与夏娃面对陌生的世界,开始了充满忧患的人生。伊甸园的生活诚然是享受,但生活单调,也没有任何创造和奉献;生命虽是永恒,但没有感受,也不能赋予它任何意义。被放逐之后,开始经受日复一日的劳作之苦,周边的环境不再供他们坐享其成,他们便改造环境,使之成为栖居之地,并以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劳动的成果,供自己享用。自我向世界延伸——因为饱含忧思并辛勤劳作,所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艺术和美。劳动创造了人,人成为万物的灵长,“人为自然立法”,自然因此而成为人化的自然。这些或许正是上帝的意旨,是上帝对人另类的爱,是爱的延伸,这我们不得而知。

人类正唯走出伊甸园,所以能在忧患中不断从自在走向自为,开始积极自主的生活。忧思与责任永远贯穿于积极行动的人生,衍化为人对事物和他人的博爱。这种博爱含有普世的价值,激励人们不断走向物质创造与精神的崇高。换言之,唯有被逐出伊甸园,从而坠入积极实践的生活,伴随忧思的生命才有其厚重,人生之爱才有其深沉。忧思连接着劳作,劳作连接着创造,创造意味着人类的新生。人们努力以自己的辛劳与智慧在大地上重建伊甸园,而不是安享上帝赐予的伊甸园。倘若人类不放弃伊甸园,心安理得地沐浴在上帝之爱的光泽里,便永远不能成为创造者与奉献者,人生不会有意义,也没有幸福,因为幸福并非无聊的享受。

“人”不要忘却自身由泥土塑成,人永远是大地之子。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认为,当科技物质蚕食人的心灵时,唯有美的经验和爱的宗教可以拯救人类。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饱含忧思回归大地的劳作,便是重返自身的家园。倘若遗忘爱和责任,沉溺于物质与享受,即是精神的漂泊与生命的委顿。

宗教的故事包含现实的哲理,东西方文化也多相通之处。中国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事浩茫”,忧思之深广,无论忧国或忧民都是入世;“爱满天下”,大爱之高远,无论基督之博爱或佛陀之慈悲均为出世。朱光潜先生说,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文章。公德之爱最伟大的是爱国,“灵台无计逃神矢”;人伦之爱最伟大的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忧与爱含有丰富的辩证理性:忧有远近,爱有浅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爱之者深,责之者切。同志曾以“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告诫党的高级干部: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要“为之计深远”,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建功立业。否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其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江苏省今年高考作文以“忧与爱”为题,考生都会有切身感受,也会有诸多联想,这是个不错的命题,有广阔的写作空间。

上一篇:东拉西扯 第8期 下一篇:一钩新月天如水 满纸清辉文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