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与建立

时间:2022-10-01 01:16:06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与建立

【摘 要】发展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之路。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要在学生中有威信,又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的精神。

【关键词】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外部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一、新型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概念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通过直接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互尊互爱、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常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罗杰斯:一旦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一种创造性。(2)民主平等:强调了师生在政治、人格上和在真理面前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接纳的关系。要以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促使学生进步和提高,绝不能以为学生还是“未成熟”的孩子就以 “大人”“长者”自居,就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制地方法强令学生服从,甚至任意的讽刺、挖苦心思的体罚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地紧张和对立。(3)教学相长: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

(三)师生关系类型

(四)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孙晓云说:“一段教育上的失败一定能从‘师生关系’失败上找出原因。”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师生关系中常见问题

(1)从现在学校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以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和正式关系为主导,以感情和个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成分还比较少,师生关系的心理距离还比较大。(2)从师生冲突的来源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期望要求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实际能力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比较多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时要注重解决这些问题。

(二)影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因素

(1)教师方面因素:是影响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及教师的人格等因素都影响师生关系建立。(2)学生方面因素:主要来自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习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中起主导作用,即使学生出现某些状况,作为主导方面的教师应该主动及时疏导和解决问题,绝不应该抱怨学生或埋三怨四。(3)环境方面因素:是指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比如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室的布置、课桌的摆放、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男女生的比例等都影响师生关系建立。

(三)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①关爱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②平等相待: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 ③心灵相通: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④互教互学:是师生双方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为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阶段:不断提升自己对学生的吸引力:①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②要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③要主动地喜欢学生。④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第三阶段: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①要克服师道尊严。②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③不能片面的强调成绩。④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⑤避免以管代教,以批评代教育。

(五)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

(1)教师层面:①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②要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④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教育行为。⑤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2)学生方面:①学生应主动和老师交流。②将自己的感觉及时对老师表达出来。③学会情绪调节。④尊重老师,学会感恩。(3)家长方面:是重要角色。家长要努力充当学校、教师、孩子之间的“中间协调人”。如某些个性强的同学在学校中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此家长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调解,避免过多责备老师,偏向学生或过多责备学生,偏向老师,而是实事求是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对待。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尊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教师实用心理学. 开明出版社,2000(1).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与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师激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