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乡情 江浙的小吃

时间:2022-10-01 12:02:07

鲁迅先生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大师,其作品中的细节描摹极精。《呐喊》里多写浙江乡间风物,很见精致。《狂人日记》全篇令人有观看蒙克的名画《呐喊》的恐慌感,最吓人的一句是说蒸鱼:“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我初看这句后,几个月内见蒸鱼都毛骨悚然。后来重读到此段才注意到:“原来浙江人也蒸鱼啊!”

有广东朋友跟我总结,有资格被蒸的鱼是好鱼。像《檀香刑》里,有资格被上刑的才是好汉。被蒸的鱼自己未必快乐,但可见品弟之尊。在江苏、浙江、广东几地吃的蒸鱼,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步骤上有些次序差别。比如,在广东,似乎清蒸而后佐葱丝和酱油的多些;在江浙,更多是盐、姜、料酒、香油先腌后再蒸。大概广东重新鲜原味,江浙重调味吧。

无论先腌后蒸还是清蒸完佐酱油,都是精细活儿,中庸却不无为。火候是差不得丝毫的,非高手莫为。广东用来佐蒸鱼的酱油、葱丝和豆豉,有许多是自家秘制,味道细腻,千回百转。江浙这里,抹盐、下姜与料酒,也得看鱼本身肉头厚薄,很难把握好。腌得好的咸鱼蒸后极下饭,还能佐菜干等物。唐鲁孙说谭家菜有许多艺自广东,所以最厉害的是蒸曹白鱼。我在上海吃过一次曹白鱼,不过是浙江做法,说是绍兴花雕蒸来。酒香鱼肉俱厚,非常好吃。

《端午节》里的方玄绰,是个“差不多先生”,气质更接近《彷徨》里的知识分子,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颇油滑有无赖气,没钱了还让仆人去赊莲花白。莲花白创制的年代说法颇多,元、明、清的说法都有。我听过的一种做法至简易,白酒加莲花蕊泡即可。唐鲁孙说民国时北京的莲花白是宝竹坡发明的。还说秋天喝莲花白,吃熏雁翅,听秋雨是人生妙境,那么大概民国时的莲花白是清新可人的吧?北京如今卖的莲花白据说加料奇多,闻味道也不怎么清新了。

《故乡》里有著名的闰土和瓜田,以及豆腐西施。闰土给迅哥儿送了自家晒的青豆。江苏也晒青豆,一般放在大匾里晒于土场。晒干后配笋丝,可以当零食吃,可以下粥。青豆不如干黄豆脆,嚼来很韧,是便宜又耐吃的小食。闰土送的礼很合早年乡间规范:不贵重,但耐吃耐藏,确实有用。

迅哥儿的母亲知道闰土没吃午饭,便让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我很怀疑此处的炒饭就是油炒干饭。我小时候吃惯的是蛋炒饭――虽然我妈技艺寻常,只是普通的碎金饭,做不来“金包银”,但终究有蛋。有年下乡被留午饭,乡邻端来一碗油炒饭,一碗酱油葱丝汤。乡间简朴,油炒饭就是油和盐将饭一炒,取一点油香和味道,不至于让你嚼干饭之意。江南乡下似乎多有类似作风:炒饭胜于白饭,劣茶胜于白水,总归得意思一下,以免唐突了客人。

《孔乙己》里有黄酒、盐煮笋和著名的茴香豆。黄酒在浙江籍作家的书里必不可少。盐煮笋大概是盐水煮笋,鲜而脆,是下酒的好东西。但也有朋友跟我说盐煮笋就是扁尖,这点存疑,因为我记得扁尖更接近腌笋,用来煮汤、炒肉的时候,远多于下酒了。浙江人爱吃腌、糟、霉物,我在宁波吃过一次盐水笋,略有酸味,大概其意义类似于酸笋?茴香豆随孔乙己名动天下,它由桂皮、盐、茴香炮制蚕豆而成,酥软糯韧,其味鲜永,是称得上“名垂千古”的零食,和金圣叹“花生与豆腐干”一起,合为读书人的下酒秘宝。

《社戏》算是鲁迅先生最清新的一篇小说,田园水乡,风神俊雅。开始说钓虾吃,江浙乡里做虾一般图省事,水里放姜煮虾,取河虾清甜原味,如果嫌淡,再加酱油。

最著名也是最梦幻的,就是社戏归来煮罗汉豆。罗汉豆“结实”,已经引人食欲;迅哥儿带头剥豆,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煮来吃了。罗汉豆者蚕豆也。盐水煮蚕豆不如茴香豆味道长远、嚼头酥烂,但新剥的蚕豆有豆子的清香,而且口感嫩脆,极好吃。何况当时气氛着实太好:清夜河上,泊船小友,月光下肚子饿了吃吃煮蚕豆,恍然有诗境。末了把豆荚豆壳往河里一倒,月下归航。

单把鲁迅先生当作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家,不免忽略了丈夫柔情。我所见江浙水乡的描写,没一个比这社戏月夜吃豆子更清暖无邪了。在鲁迅先生的文字中,不止有投枪,也有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

上一篇:怎样提高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中群众的积极性 下一篇:难忘豆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