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给力 作文出彩

时间:2022-09-30 11:59:29

比喻给力 作文出彩

口语交流,比喻的作用不可小觑,口才好的人,常常妙喻连珠,口舌生花,总能倾倒一大片。比喻是文学描写的重要手段。如近日《合肥晚报》方遒的一篇短文《聪明搭档》,开头便是一句比喻:“人到老年,仿佛进入了病魔的伏击圈,稍不留神就会被某

种疾病的暗箭击中。”感觉特别亲切也让人佩服,佩服这个比喻中肯地道出了人到老

年的一种健康状况。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仅仅止于这一句,而是一“比”而不可收拾,让这个比喻持续发酵。

这不,沙奶奶原本明亮而美丽的杏眼

“中箭”了,视觉日渐模糊……所可庆幸的是,她虽目却“耳聪”――听觉依然是灵敏的。

祸不单行,继沙奶奶眼疾之后,沙爷爷那副最能捕捉声音的耳朵也中“暗箭”了,几近失聪了……所庆幸的是,他虽耳聩却“目明”――视觉依然是灵敏的……沙奶奶和沙爷爷,一个“耳聪”、一个“目明”,合在一起,便成为“聪明搭档”了,谁也离不开谁。

由一个杏眼“中箭”却耳聪,一个耳朵“中箭”却目明,他们相互配合,成为“聪明搭档”,巧妙地完成了全文的勾连布局,彰显了文章的主题。这或许可以称为比喻构思法,在文学写作中,我们能够经常看到此种风景。如《解放日报》2011年1月发表了黄亚洲的历史抒情散文《李冰断想》,文章开头四字“李冰刀快”,起笔不凡,文字鲜活,富有动感,抓人眼球。接下来作者又沿着这个比喻写下去:“顺岷江而剖,手起刀落,干脆利洒,如剖一条活鱼,一下子就把这条悍野的大江剖成乖乖的两半。……从此让中国西部的一个旱涝无常的大盆地变成了一座常年滋润的‘天府’,丰腴得叫整部中国历史怦然心动,并且为之改变装帧。”李冰修建都江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作者却以“手起刀落”描写这项伟大工程的进展。“如剖一条活鱼”,写得如此轻松,这种轻松是最纵情的歌颂,歌颂了这位水利专家毕生的丰功伟业,歌颂了他的智慧、大气和伟力!

其实不管是记事文、抒情文还是议论文,作者借助比喻的发酵功能,都能把文章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日常,老师们评判一篇学生作文是否属于佳作,其中有一条标准,就是要看这篇文章是否有内涵、有文采、有哲理,文末是否言近旨远,引人遐想,或发人深思,意蕴无穷。而要做到这些,充分发挥比喻的表达功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同学们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条规律:凡意象性的描写或富有哲理性的文字,因有比喻内核,才引发联想,从而使文章内涵丰富。如陈道明《话人生》的末尾:“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那也是一种时尚。”(载于《美文精粹》2011年7~8期)“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这一意象的描写,其实比喻的就是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与美好,真是诗意盎然、意味深长啊!又如包利民《门

与墙》:“门终究是墙的一部分,它让人来往,也阻挡人进出。找门不如寻路,每个人的路是自己的足迹铺就的。”(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6月28日)谁都知道,这里的“门”“墙”和“路”,都不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其中的哲理内涵和意蕴,耐人寻味。

比喻给力,作文出彩,“做大做强”,贵在新颖别致。比喻的方法,就是用已知的事物来说明别人未知或知之不深的事物,联想是构成比喻的纽带。同样一件事物或一个道理,各种各样的人看来,头脑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联想,其实只要我们从切身的体验出发,每个人都能写出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比喻来。比喻是绿叶之间的花朵,是文章的一部分,运用比喻除了要新奇、个性之外,还得使其与上下文的情景、意境相互协调。所以,即使是一个好比喻,也不一定在任何什么情况下都适用。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花朵。让我们借助比喻发力,打造出一篇篇美妙的文章来吧。

上一篇:句子的成分 下一篇:感知描写方法 体验闲适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