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体会

时间:2022-09-30 11:04:58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体会

【摘要】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师应高度重视准确给患者测量血压,熟练掌握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危险因素评估及靶器官的损害。对各级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正确药疗,促使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达标。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量; 诊断; 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112-02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MEI B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8):112-113

【Abstract】 Hypertensive disease seriously harms people’s health,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unity physician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ccurate,skilled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classification,assessment of risk factor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For all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hould be a lifestyle intervention,the correct guidance of patients medication,promote the blood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with long-term stability standards.

【Key words】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iagnosis; Health education; Drug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214024,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8.062

笔者在社区从事医务工作三十余年,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中,积累了点滴体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道分享。

1 血压的测量

1.1 重视血压的测量

社区诊所内,常用汞柱式血压计给患者测量血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在测量血压时忽视或违反相关正常操作程序,导致测量结果欠准确,应引起同道们的高度重视。

1.2 受测者在测血压前的准备

测血压前15 min以内不吸烟、饮茶及咖啡类饮料,不吃任何食物,排空膀胱。在温暖的室内安静休息5~10 min。受测者应坐靠背椅,双脚平放落地,自然放松。

1.3 血压测量的部位

测量血压的标准是坐位,被测的上肢(一般为右上肢),袖带中心置于心脏同一水平,掌心向上,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应在肘弯横纹上2.5 cm。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胸件与该处皮肤全面接触,适度施以压力。特别要注意:听诊器胸件不能接触气袖。切忌将听诊器胸件塞入袖带气囊与上臂之间,如此测出的血压数值是不准确的,往往是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1]。

1.4 血压的读取

测血压开始后,检查者与受测者不可谈话,因交谈能使血压升高。测量时要快速而平稳地充气,边充气边听诊,直至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升高20~30 mm Hg;放气时汞柱液面每秒约下降2~4 mm Hg。依柯氏第1时相为收缩压,第5时相(声音消失)为舒张压,为保证达到舒张期,柯氏第5音后再放10 mm Hg。遇到测压时柯氏音不消失者,如12岁以下的儿童、妊娠期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则以柯氏音第4时相(变音)作为舒张压的读数[2]。读取血压数值时应避免偏好尾数0、5,应精确到0、2、4、6、8。

1.5 血压测量次数

测量血压不能仅仅测1次,至少测2次,每次测量需间隔1~2 min。如测值相差

2 高血压病的诊断

2.1 高血压的定义

受测者非同日二次或二次以上测量血压,测得结果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2 血压水平分级

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定义和分级见表1。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mm Hg

血压级别 收缩压 舒张压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3 初次发现血压增高的评估

对首次发现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做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估其危险因素及有无靶器官损害。如发现3级高血压患者、可疑高血压急症,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如收缩压14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90~109 mm Hg者,应密切随访观察,至少4周内每周测量血压2次。

2.4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特别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年龄

3 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3.1 健康教育

各级高血压患者均要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社区医师尤其应该重视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克服只重视药物治疗而轻视改善生活方式的做法,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肌梗塞及脑血管病的风险[3]。

3.2 限制钠盐

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 g。少食用高盐腌制食品、卤菜、泡菜,可用低钠盐、食醋等调味品替代。

3.3 平衡膳食

食用油摄入

3.4 减轻体重

鼓励高血压患者,力争将自己的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 kg/m2以下,男性腰围

3.5 戒烟限酒

告诫患者努力克服吸烟依赖心理,放弃吸烟,避免吸二手烟;戒酒或限酒,白酒

3.6 规律运动

(1)运动是一剂降压良“药”,能使血压下降、减轻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2)运动方式:可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项目。(3)运动量:轻中度运动对血压降低有效。运动量与心率密切相关,可参照60%最大耗氧量时心率(次/min)=170-年龄(岁)。(4)运动频度:以每周3~5次,每次持续锻炼30~45 min为宜;(5)要告诫患者,运动治疗切忌过量,适度为佳[5]。

4 社区医师指导患者药疗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4.1 药物种类

社区医师应熟知下列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物,即利尿剂(噻嗪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6],掌握它们的药理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依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单药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4.2 降压目标

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 mm Hg以下;年轻患者的血压可降至120/80 mm Hg以下。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性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应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

以下。老年(≥65岁)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 Hg以下。

4.3 治疗原则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24 h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积极推荐使用每天服药一次,而且药效能持续24 h的长效制剂。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争取4~12周内血压达标。

4.4 联合用药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起始治疗安全有效,高危或极高危、中度或以上高血压患者,开始治疗时就可以将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7]。尤其是老年患者,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4.5 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决定着药物是否能发挥最佳疗效。血压在上午(6∶00-10∶0)和下午(16∶00-20∶00)各出现一次高峰,为有效控制血压,应掌握服药时间。每日只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应在早晨6∶00服药。若每日服药2次,宜在早上6∶00与下午16∶00各服一次。

4.6 服药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1)擅自乱用药物,听别人说某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效果好,患者就要求用某药物治疗。社区医师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2)降压操之过急,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3)间断服药、自我感觉症状不明显时就中止服药,这样会使血压不稳定、靶器官受损。(4)不测血压服药,血压过低时继续服药很危险。应让患者知晓,定期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达标。(5)临睡前服降压药,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 h服药[8]。(6)有些患者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是药三分毒,长期服药对身体伤害大;一旦吃上了药,将来就很难停药;现在就服药治疗,将来药物耐受了,会出现无药物能治疗高血压病的窘境。上述想法都是不科学的,社区医师应该向患者解释清楚,打消患者的顾虑。

参考文献

[1]苏海,彭强.血压测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5):404-405.

[2]杨萌,王显良,李波,等.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与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91-93.

[3]景艳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49-150.

[4]钟守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5]赖凤娟,王胜球,华春燕,等.运动疗法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内皮素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68-70.

[6]满艳,范雷,李少芳,等.山东省某城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67-70.

[7]谷会娟.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39-41.

[8]肖功伟.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5-96.

(收稿日期:2015-02-12)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下一篇:单纯椎板切除与椎板切除加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