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竞争何时休

时间:2022-09-30 10:44:08

中国式竞争何时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无处不在。如今的中国式竞争是一种零和博弈式思维,像《红楼梦》里所说,“斗得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战从美国打到了全球各地。当可口可乐以代表美国精神的正宗可乐称雄市场时,百事可乐则针对年轻消费者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提出了“新一代的选择”品牌主张,来吸引大量潜在消费者。100年来,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双双成为世界饮料业的巨头,实现了双赢。而当下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品牌之争火药味十足,从双方剑拔弩张的法庭争斗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市场策略,处处体现出中国式竞争的残酷。

“独享”而非“分享”

中国企业家一提起竞争对手,都有一股“鱼死网破,有你没我”的气势。商战不是战胜对方,而是谋取双赢或共赢(Win-Win),不是独占而是分享。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非常擅长的就是分享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之后,德系“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也更为激烈,但三家企业都是用差异化的品牌风格和定位来吸引不同的消费者:奔驰用“尊贵”来体现车主身份地位;宝马则以“驾驶的乐趣”作为品牌诉求;而奥迪则主打政府官员市场,以“官车”形象立足于中国大陆。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行业都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慢慢转变,又在存量市场里继续细分市场。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垄断一个市场在今天对一个企业而言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企业唯有坚持自身品牌建设,尊重市场游戏规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块蛋糕。

“吞并”不是“整合”

中国人信奉“大鱼吃小鱼”的强者哲学,所以中国式的并购并非强强联合或者建构“1+1>2”的格局,而是通过吞并造成赢家通吃的商业生态环境。

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收购狂潮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彼时很多国企经营不景气,政府不仅通过破产、重组等手段甩掉了大批濒临倒闭的企业,而且用“下岗”等极端措施快刀斩乱麻地甩掉了本应责无旁贷的“包袱”,同时政府还提出了“靓女先嫁”,主导了大规模的收购重组,由此诞生了大量的垄断性或寡头式央企。这些企业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膨胀,成为中国经济格局中的主导者,强者恒强,赢家通吃。

中国企业通过这样吞并式的收购重组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举目四望再无竞争对手”,超级“巨无霸”企业“一览众山小”。公平合理的竞争是产生你追我赶式的良性互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让消费者受益,而非中国式竞争那样垄断式的“一股独大”。《教父》有句名言:“永远不要恨你的竞争对手,他会影响你的判断,左右你的心态。”对竞争对手恨之入骨?中国式竞争可以休矣!

上一篇:五大疑点 双塔食品风波再起 下一篇:微博热点 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