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疑点 双塔食品风波再起

时间:2022-07-20 04:08:54

五大疑点 双塔食品风波再起

近期,双塔食品被某媒体曝出“绿豆粉丝的原料里没有绿豆”,引起一片哗然,诸多媒体纷纷开始关注。从双塔食品的招股说明书来看,该公司并未将绿豆作为主要原材料进行业务阐述;分析其他详细数据后,则进一步显示该公司或许根本就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纯绿豆粉丝的基础和条件,所以才引发媒体对于双塔食品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的质疑。

双塔食品作为国内粉丝加工行业的龙头公司,其主推产品——绿豆粉丝系列应当是该公司的主营产品。可想而知,绿豆应当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原材料。然而,某媒体报道称,从双塔食品采购项目明细来看,该公司直接向农户采购原材料金额中,绿豆的采购额远远不及同期豌豆采购额的零头,且在2008年和2009年,该公司也未向农户采购过任何绿豆产品。而且,双塔食品在2010年的招股说明书“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部分中阐述道“发行人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甘薯、豌豆等农产品及各类淀粉制品”,其中并未提及将绿豆作为主要原材料;同时还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部分详细说明“内销纯豆粉丝的主要原材料豌豆是原材料中价格最高的农产品”,而从基本常识来看,绿豆的价格明显高于豌豆,这恰恰反证出双塔食品很少甚至有可能从没有采购过绿豆。在该公司2011年年报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表中,也未能找到绿豆的身影,豌豆仍然居于首位。而与此同时,该公司粉丝产品的营业收入金额并未出现很大变化,毛利率还呈现出小幅增长。让人不得不怀疑,双塔食品生产粉丝的原材料,自始至终,都以豌豆为主。

再反观双塔食品的主要产品类型——绿豆粉丝、纯绿豆粉丝、纯豆粉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差之千里。该公司将“绿豆粉丝”和“纯绿豆粉丝”分为两类,也就说明了绿豆粉丝并非纯绿豆制成,其中还有别的原材料;同样,纯豆粉丝干脆放弃了“绿”字,完全没有提到绿豆,其实就是豌豆粉丝。众所周知,纯绿豆制成的粉丝品质最佳,双塔食品这个并不高明的文字游戏,的确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除此之外笔者从双塔食品的年报中也发现一些财务方面隐藏的漏洞,或许也能印证此前的媒体传闻,值得投资者推敲。

质疑一:采购数据前后矛盾

首先来看2010年报中披露的主要供应商信息,显示2008年时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6480.04万元,占当年全部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7.57%(见表1)。

但是早在双塔食品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却披露2008年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合计为5544.01万元,占同期全部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7.57%。

以此表来(见表2),前5名供应商采购额并不一致,但所占全部采购总额的比例却一致,这势必对应着两份财务报告中认定的2008年全部采购总额的不一致。而采购总额又直接关乎到成本的结转金额和期末存货余额,那么到底哪一组数据是真实的?

质疑二:从同行采购大宗商品为哪般?

与此同时,双塔食品2008年的第一大供应商——商丘市龙雨粉丝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重要的粉丝生产加工企业之一,在《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2008年河南名牌农产品的通知》中还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同为粉丝生产企业,双塔食品为何会从同行业竞争者手里采购大宗商品呢?

质疑三:难辨真伪的供应商

双塔食品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最后一期,即2010年上半年的主要供应商信息中包含一家名为“青岛千硕商贸有限公司”的单位(见表3)。

但是这家单位也是十分诡异,无论是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还是在青岛市工商局企业查询,都无法找到该单位存在的印记。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这家名为“青岛千硕商贸有限公司”的供应商是否真实存在?至少这是否是一家经过正规注册的、规范化经营的单位?双塔食品从这样一家难觅踪影的单位进行大宗采购,又如何能够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

除此之外,双塔食品2012年10月公告,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Cressens Asia Pacific Co.,Ltd.(克莱森亚太有限公司)签订了7500吨食用豌豆蛋白销售合同,总价款USD9750000.00(按10月8日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6181万元)。

根据香港查询的注册信息Cressens Asia Pacific Co.,Ltd成立于 2012年3月2日,公司注册编号为:1712362,属于香港本地公司(私人公司)。而双塔却在公告中声称“该公司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植物蛋白、豆粕、谷元粉的贸易为主,2011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美元,并在国内外多个省份建立了办事处或子公司”。请问一个2012年成立的公司,如何能在2011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美元?

此外公司一直宣传豌豆蛋白销售价格为每吨2万元左右,怎么这个合同价格才8241元,那公司原来的宣传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质疑四:第一大客户违背正常财务逻辑

再来看双塔食品2011年年报,这时候的双塔食品在其财务信息中已经拒绝再披露主要客户的详细信息了,使笔者无法针对其主要客户进行深入调查。但是这却没有妨碍仅从表面数据来看,就存在的重大疑点。

针对当年的第一大客户,全年的销售金额3243.27万元竟然比半年报中披露的上半年累计销售额3329.75万元还要少,这恐怕是违背了正常财务核算逻辑了吧?(见表4)

质疑五:诡异异常的人员数量

在上市之后,双塔食品的经营规模发生了较大增长,其中2012年营业收入5.84亿元,相比上市当年2010年的3.7亿元大幅增长了58%;总资产则从2010年的8.65亿元增长到2012年末的14.38亿元,增幅也高达66%。而且还在2011年新设了一家子公司,这家子公司到2012年已经贡献出营业收入860.65万元、净利润27.66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上市之后双塔食品的业务规模、资产规模都发生了较大增长,但令人惊讶之处在于,该公司人员数量却异常稳定,丝毫没有受到业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始终保持恒定(见表5)。

以至于就连员工的岗位结构都是异常稳定的,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呢?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员工的流动和岗位调整呢?

更何况,再来看双塔食品的人力成本发生额,现金流量表显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2011年全年发生额为4900.9万元,这代表了当年度双塔食品实际支出的人力成本金额,然而到了2012年,在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条件下,“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全年发生额却只有4494.1万元,相比上年度还出现了约10%的下降,这必然对应着双塔食品的员工平均薪酬也出现了近10个百分点的下降。

一边是新设子公司业务步入正轨和公司净利润的大幅增加,另一边却是员工薪酬违背一般规律和社会劳动力成本上涨大趋势的诡异下降,这如何能够令人相信?

就上述问题笔者多次联系双塔食品,但是截至8月底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上一篇:筹善款百万 牵手基金在行动 下一篇:中国式竞争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