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融合的思考

时间:2022-09-30 10:10:37

对企业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融合的思考

摘 要 自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以来,企业紧密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创造了以职代会为“主渠道”、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为补充的厂务公开途径、方法,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民主监督、规范企业决策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厂务公开 工会组织 企业发展

一、当前国有企业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党政和基层干部担心推行厂务公开会导致经营者“失权”、管理者“失利”、企业“失密”,对推行厂务公开不积极。企业中不少机关职能部门片面认为厂务公开是工会组织的职能,只需在推行过程中适当配合即可,对工作的参与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合力推进厂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责任主体欠明确

厂务公开工作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由工会、纪检等部门共同实施,行政及企业经营者应是公开的责任主体。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权责不清、奖罚不明等问题,致使工会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没有内在力量的支撑,加上现行工会体制的制约,使工会在推进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操作运行缺刚性

一些企业虽然就厂务公开的内容、载体、形式及监督考核制订了较为明确的条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但由于厂务公开工作没有与企业核心管理制度对接,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制度、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致使企业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评价考核局限于工会系统内部自我循环,缺乏刚性的操作路径及考评标准。

二、将厂务公开融入企业内控制度的思考

内控制度是中石化的核心管理制度,是全系统普遍认同的“家法家规”,其鲜明的刚性约束特质,正是厂务公开制度所缺乏的。因此,将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为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内控制度对厂务公开的功能补充

内控制度具有全面系统、权责明确、过程控制、从严考核等特性,其每一个特性,均对厂务公开工作中的某些缺陷具有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功能。其全面系统的特性,能够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公开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权责明确的特性,避免了越权或推诿现象发生,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工会甩单鞭的问题。过程控制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厂务公开工作中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的问题,保证了厂务公开工作不因时间的变迁、领导的变动、工作人员的更换而受到影响。考核从严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厂务公开工作中奖惩不兑现、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形成以制度约束为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的相容性

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具有很强的相似相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导思想的相似相容。两者均着眼于预防为主,强调监督的重要性和受控意识的提高,注重信息资源的透明和共享,通过推动企业信息资源的透明化,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隐患。二是领导体制的相似相容。两者均强调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纪委监督检查,职工有效参与。三是运行方式的相似相容。两者均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强调进行全面、全过程管理,注重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两者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行为的透明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公开原则。就是除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和企业科技秘密、商业秘密外的事项,都纳入内控管理过程,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范围予以公开。既拓展内控制度的工作领域,又将厂务公开由工会的单项工作上升为企业的整体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二是全程控制原则。就是按照“过程受控、依规办事”的工作要求,形成厂务公开的过程靠程序保证、程序靠制度约束的机制,并将各项重点工作的全过程切实置于各级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整体推进原则。在实施内控制度的同时,全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使两者协调共进。

(四)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融合的融入点

内控制度和厂务公开,一个是仅限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一个是包括了企业管理在内的一项工作,两者融合的切入点一是明确“职工群众的关注点就是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两者融合的结合点,产生问题的易发点就是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切入点”。二是在对内控制度所涉及的各项业务设置公开控制点的基础上,对内控制度没有涵盖的其他内容,特别是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敏感问题,按照内控制度的理念、要求及程序,设计控制流程,并纳入内控制度的管理体系,一并运行,一并实施。三是注重将过去在实践中所探索、总结的厂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形式、途径,作为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有效载体,设置成为公开控制点,其中既要突出发挥职代会、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联席会等制度的效力,注重发挥工会、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公开栏、民主管理小组、厂务会、职工代表巡视质询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形式。通过将这些成熟的监督“载体”以公开控制点的形式融入各项具体的业务流程,切实增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性。

三、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法

将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所触及的业务广,牵涉的单位多,还具有一些技术层面的要求。推行这项工作,需要思想高度统一,上下协力互动。

(一)争取党政支持,明确责任措施

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将工会的设想、意图及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向党政领导汇报,与分管领导沟通。出台党委文件,就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为工会推行这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进入内控专班,实施流程再造

要从工会内部挑选业务强、素质高的同志,集中一段时间,与内控专班合署办公,对每一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根据事先确定的融合原则及切入的路径要求,按照“共性业务统一设置、敏感内容重点设置、特殊事项独立设置”的思路,抓好系统整合,进行流程再造,将厂务公开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在内控制度中全部设置控制公开点。

(三)抓好业务培训,强化技术准备

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属于企业不同部门负责的两项工作,要将两者完全融合,除工会与有关部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之外,还有许多技术层面的要求需要在交流中交融。因此,在宏观层面进行业务流程设置的同时,还要联合举办工会干部、内控办工作人员学习班,以此消除工会干部和内控工作人员的畏难情绪,增强工作信心,为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作好思想和技术准备。

(四)加强工作督导,抓好流程运行

工会一方面要加强督导,指导基层单位将厂务公开的要求全部融入内控制度,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要与企业的内控办,联合对基层的融合、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流程中的公开控制点,提高执行效率。还要将检查情况向基层党政负责人及时反馈,督导基层单位将厂务公开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做好记录,完善资料管理,通过痕迹在案、资料留存、立卷归档,检验和评估其工作运行质量。

(五)坚持动态完善,逐步下移拓展

内控制度是一个动态运行的管理流程,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企业管理的升级,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持续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会组织要与企业的内控部门密切配合,根据集中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职能部门的有益建议以及厂务公开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内控流程中的公开控制点查遗补缺,通过修订补充,使厂务公开控制点随着内控制度的持续改进而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上一篇:基于三方博弈的污染治理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下一篇:湖南烟区烟叶生产机械测试指标优化和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