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时间:2022-09-30 09:46:37

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渐次步入新常态。当前,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制定新常态下的“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本文即是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对新常态下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的分析研究。

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新趋势与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贯彻落实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伟大实践的关键时期。江苏经济在新常态下继续运行,将呈现一系列新特点、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潜在增长率有所下滑,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加速进行,江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将逐步提升。面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目标任务,江苏既要及时培植新动能,以冲抵传统动力衰减带来的短期阵痛;同时更要借力新动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塑造发展新优势。“十三五”时期,受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影响,江苏经济潜在增长率将有所下滑,由此会进一步压缩经济增长空间,但由于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核心区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就致力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尤其是在转型升级中带来的增长新动能,不断蓄积并逐渐率先形成增长新引擎。预计“十三五”期间,江苏以加工贸易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增长动力逐步衰减,同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将从力量积蓄期进入动能全面释放期,江苏经济有望在小幅波动中进入新稳态增长区间。同时,由于经济体量加大,未来江苏经济增速虽可能有所放缓,但实际增量可观,发展质量也将迈向新台阶。

创新驱动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暴露,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将在攻坚克难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江苏经济进行“第三次转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著,但在基础创新力、高端创新突破力、科技创新创业水平、创新机制体制、区域创新生态等领域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例如,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中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两个单项排名第一。但知识创新能力低于北京,知识获取能力低于上海,创新绩效低于广东。创新体制机制不活、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是制约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20年,江苏将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要创新指标力争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十三五”时期,江苏能否在克服创新短板,在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上实现根本突破,将是决定能否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性因素。

“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将深刻改变江苏产业、企业和市场质态。江苏制造业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但在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领域与广东、浙江等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十三五”时期,江苏将进一步发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抢抓“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方兴未艾等战略机遇,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给制造业注入互联网的基因,加快推进研发设计可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生产组织网络化、产品服务个性化,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使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从江苏竞争力的短板变为新优势。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速释放,江苏经济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在江苏密集实施,为江苏加强战略统筹,更好发挥综合效应,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多重国家战略的密集实施,为江苏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并从国家意志与地区发展的互动中构成江苏发展的特殊战略机遇期。多个国家战略在江苏的布局实施,不仅将带来政策、资源、项目、投资集聚,也将营造出独特的发展环境,丰富江苏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并将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源,江苏将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进入落地见效期,以改革促发展将成为江苏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保障。“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江苏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在全国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强政府”是江苏的重要传统。新常态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一方面,未来江苏“强政府”的内涵将进一步向政府的高效服务聚焦;另一方面,“强市场”、“强创新”将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内涵、新优势。

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新常态下,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创竞争新优势,通过多种富民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推动江苏经济发展走向中高端。

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下行的复杂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江苏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江苏的“稳增长”,不是沿用粗放型发展方式来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速,而是通过调结构和深化改革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效益的双重提升。从宏观上,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着力优化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寻求新的增长点,防止和抑制需求膨胀,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从微观上,通过进一步深化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加快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江苏一方面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的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实现制造业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并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做大做强“江苏制造”,从而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以区域一体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推进交通一体化,主要是要完善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强化省内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及其向省外的对外连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功能和辐射功能,加强港口合作、江海河联运,以及港口与铁路、高速的无缝对接,建设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加大综合交通物流配套建设,形成港口、跨江大桥、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相互融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推进市场一体化,包括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消除省内区域间地方市场分割,促进商品、人才、资金、技术、旅游等要素在省内无障碍化流动,使得资源要素可以进行有效配置,形成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城乡统筹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合理分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形成体制接轨、发展互动、服务共享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迫切需要向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新一轮开放模式转型,不仅要注重“高水平引进来”――通过国内平台环境的建设,利用内需虹吸全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更要强调“大规模走出去”――依托国内市场和出口导向战略中掌握的资源,在全球广泛配置那种可以就地吸收和利用的上述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和资本。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使江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从而成为江苏下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民生发展的新路径。紧紧围绕富民优先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在物质财富方面,一是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切实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二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财富公平分配,逐步缩小部门、城乡、区域差距;三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精神财富方面,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同时努力实现居民教育体系的均衡发展和教育机会的公平发展;二是重视各领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优良环境;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发展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以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时期,江苏应当把握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生态化和低碳化产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向生态节约型产业倾斜。生态节约化概念应贯穿到整个城市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战略选择、布局、管理、监督以及技术改造,到流通和消费领域各个环节,使生态化贯穿到整个产业链。二是积极发展低碳型产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能源、原材料等传统重化工业的高新化、集约化、清洁化和循环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模式向“高效益、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江苏“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十三五”期间,江苏经济发展政策,要致力于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上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努力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具体政策包含以下方面:

重点突破若干重点领域的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抓住改革的时间窗口,重点在简政放权、财政税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领域推出一批能够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得实惠的硬招实招,既对经济增长加力,又让人民群众得益。坚持改革与开放互动并进,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发挥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用正面清单限制政府,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制定出政府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同时,建立科学的监管网络和机制,适应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政府服务,实现由“强发展型政府”向“强服务型政府”过渡。

兴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十三五”期间,江苏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本土企业、本土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像马云、马化腾这样在商业实践中最成功的人士,当初也未必符合现在各地引进的“高端人才”标准。江苏应当倡导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充分激活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的无穷创业创新热情、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公平准入,创造机会均等,鼓励和支持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懂技术、有理想的本土人才自主创业创新,加快在江苏培育一批“马云”、“马化腾”式的创业人才。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江苏要善于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制造业创新、群众的大量生活需求等各领域激发潜在市场需求,形成新的市场空间,使之成为新增长点的重要来源,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在体制上更加注重依靠市场的力量。让企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政府主要起到引导支持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加快推动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体制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在主攻方向上,培育新的增长点。尤其要注重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用足用好江苏雄厚的基础和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嫁接融合,促进制造业服务化。主动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浪潮,把推进信息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线,通过“互联网+”实现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

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到稳增长、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向结构调整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率。一要突出产品品质,坚持走以质取胜的道路,通过吸引人才、研发投入、工艺提升、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国际化经营等多种途径,提升“江苏制造”的品质。二要突出服务化方向,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实现生产性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制造业的产业价值。三要突出信息化引领,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为传统制造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互联网+”浪潮中脱胎换骨、走在前列。四要突出市场化需求,主动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发展变化,积极创新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努力在满足需求中创造需求、引领需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江苏应更加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形成尊重创新愿望、发挥创新才能、包容创新失败、肯定创新成果的良好文化氛围;完善“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的用人机制,给予新兴产业高端人才良好物质待遇和情感认同,提供出入境及落户、创新创业、社会保障等多领域的优质便捷服务;加大营造财富效应和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利用各类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工具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活力。

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投资。“十三五”期间,政府投资既要严格控制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又要尤其注重群众的大量生活需求等各领域激发潜在市场需求,形成新的投资点。可以考虑以下重点方向:一是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政府建设好区域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促进该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政府要敢于拿出最重要的资源,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产业规划,支持、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建设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从解决重要民生领域供给瓶颈的角度出发,扩大公共服务业投资,包括大力发展公共医疗、职业教育等。

稳定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合理投资预期。“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凝聚政府债务、企业债务以及各类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江苏应当以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价格为主,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强化发展“大城市―卫星城”这一城市群格局,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地铁、轻轨、高架、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打通城区与郊区(郊县)的明确界限。让城区人口更多地在城市居住,缓解城市中心的居住、交通、环境压力。同时,城市在主干交通覆盖的条件下,充分接受城市中心的经济和商业辐射,从而提升土地和房地产价值。

优化投融资体制。“十三五”期间,江苏一方面要继续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另一方面众多民生工程的“硬件设施”客观上仍要继续投入。需要重点探索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投入的新体制,重点是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重点研究通过资产证券化、PPP等形式引入社会投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总体思路,对江苏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通过建立公平的市场运行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运营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王庆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陈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慧、吕永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宇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要顺应三大转变 下一篇:地方政府环境行政问责:功能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