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尽快整合本市政府部门信用信息

时间:2022-09-30 09:09:30

建议尽快整合本市政府部门信用信息

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的制度性安排,上海是最早起步建设全市统一征信平台的城市。早在1999年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联合征信机构就在上海成立并运行,其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个人和企业信用征信管理的试行办法,并在2006年和2007年间制定了地方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还顺应经济转型发展专门制定了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档案管理的实施意见。在2010年,堪称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复杂、受益面最广的数据库——央行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的落户上海更是为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添上了一抹重彩。

但是必须正视的是,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下的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的原因,十几年来本市的征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名为“联合”征信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虽已累计存有多个来源的各类披露信息32万余条,却终因采集渠道不畅已有数年未得补充和更新,实际濒临“死库”;2011年主管部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的诸如“市区联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比对机制”、“推动政府和司法部门公开信用信息”、“强化联合征信系统与政府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等多项工作的推进也举步为艰。但与此同时,社会各方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却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尤指已取得工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而尚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些显然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的生态大环境是不相匹配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前不久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并明确“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在国家层面对信用体系建设还缺乏集中统一管理,但有理由认为2012年将成为中国信用建设之年,也可能是各级政府进一步归位尽责,突破瓶颈,主导信用征集的时间窗口。上海很有必要认真回顾总结十多年来政府主导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根据本市征信业的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既不能越位错位但是也不能缺位,需要以一定方式介入市场未及的领域。为此建议:以整合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为突破口,建立统一平台,增强公信力,下决心尽快解决目前征信中存在的政府的信用信息“部门化,不联网”的问题,并具体建议如下:

根据目前国家的行业信用建设基本由各部委分别领导实施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努力争取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率先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制约,授权在沪的部门或机构参加地方统一平台建设,为探索试行征信体制在地方的“千条线”为“一针穿”打下基础。

立即恢复健全并强化本市征信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要重新明确牵头部门和牵头市领导;要在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础上明令破除信息的部门所有,运用行政手段强力将工商、税务、统计、审计、劳动保障、质监、公用事业、法院、海关等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征集范畴;要具体制定信息整合开放的目录、时间表和维护的要求;要把整合开放信用信息的工作纳入对各级干部的业绩考核。

妥善处理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要把政府的信用信息和其它市场化采集的信用信息区分开来:前者属政务信息是统一平台上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应由政府提供无偿享用;后者和在前者基础信息上制作的信用产品则应按市场规则定价计费由信息专营机构提供有偿使用。对各部门参与统一平台建设的一定投入可通过市财政专项资金予以适当弥补;对市场化经营的信息企业可制定享受类似文化创意产业或高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植(可拉动其下游的授信、评级等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对信用服务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可适当资助,重视培育其自律和自我协调机制,在市场和政府中间发挥作用。

在技术上有效解决多个应用系统互相独立的问题,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数据标准体系。为了实现信用信息标准在各行业数据库之间通用兼容,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解决好包括目录、数据库结构、数据格式、信息分类、技术编码、安全保密、交换格式等为内容的质量要求和安全分级的问题,提高数据加载的效率和查询量。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

上一篇:崇明县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展执... 下一篇:一个老代表的宝山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