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伦自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时间:2022-09-30 09:05:10

奥伦自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58-02

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并进行性加重,往往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压力,为更好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笔者通过采用奥伦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系统、分步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符合《中国精神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奥伦自理模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6.23±10.21)岁、(42.13±9.01)岁。入组前均排除严重躯体疾患,妊娠、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自伤自杀倾向者。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及护理,奥伦自理护理组进行奥伦自理模式:入院1-15 d予以完全补偿护理,16-30 d予以部分补偿护理,1月后则进行支持教育。

1.3 评分方法:两组患者均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后进行BPRS及NOISE-30评分。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01SE因子比较常规护理组护理后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及总消极因素与护理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伦自理护理组各个指标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BPRS总分比较入院时BPRS总分奥伦自理护理组29.33±5.12、常规护理组28.02±5.03;入院30 d奥伦自理护理组20.15±6.31、常规护理组24.22±6.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 论

抗精神病药理治疗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但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阴性症状群及社会功能缺损疗效不佳,从而导致患者长期住院,生活质量差,社会适应性低,难以回归家庭及社会生活,如何通过有效护理模式更有效结合药物治疗,延缓患者衰退,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是精神病科护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美国护理学家Orem提出自我护理是人类的个体为保证生活,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定而创造采取的行为,并将护理系统分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发挥自我保健能力,使患者尽快承担自我照顾的责任。研究表明奥伦自理护理模式护理通过在住院初期全面护理补偿帮助患者完成治疗性自理,住院中期通过环境支持、技能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自控生活能力,住院后期通过环境支持、技能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自控生活能力。住院后期教育支持为主使患者能认识社会现实,进行自我护理自我照顾,有助于回归家庭社会。提示奥伦自理护理对患者的思维产生积极作用,帮助患者从烦躁、抑郁、消极中摆脱出来,更有效减轻患者精神症状,延缓患者精神衰退,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自我护理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上一篇:外伤患者清创缝合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下一篇:孕产期保健和心理护理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