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8-14 08:00:05

丧偶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4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丧偶老年人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丧偶老年患者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下面对78例丧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部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丧偶老年患者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60-88岁,干部18例、教师33例、工人14例、经商7例、农民6例。

2、存在的问题

2.1 对生活失去信心: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老年人茶不思饭不想。科研调查表明丧偶或失去家属成员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因失去亲人而悲伤,会造成严重的疾患,甚至死亡(包括自杀)。

2.2 对医院生活方式不习惯失去安全感:每位老年患者均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在患病住院期间,生活上每一件事都被护士记录下来,在病房(尤其大病房)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如医生、护士、检验员及其他患者。

2.3 感到寂寞:由于身心的变化,再加上对医院的新环境不熟悉,有不少丧偶老年患者感到生活孤单且寂寞,特别想起形影不离、相依为命的老伴,更伤心。多半的老年人不习惯交新朋友,和同室的患者无交流。

2.4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缺乏疾病知识,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这一点在老年患者中较为突出。健康保健意识薄弱,不科学的健康观直接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有些丧偶老年患者,配偶在世时都是由配偶照顾自己服药、饮食和生活起居。配偶去世后,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过度谨慎,甚至不敢动,整天躺在床上;但也有部分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过于马虎,什么都不在乎,这是两个误区,对疾病的恢复都不利。

2.5 对疾病和治疗的心理反应: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产生敏感情绪,如持续的静脉滴注、固定的,或者氧气管、胃管、尿管、引流管带来的不适,都可诱发不良的心理反应。长期患病的老年人,因丧失自我能力而产生烦恼。特别刚失去老伴的,在家庭中地位较高独立能力较差的,更难适应因治疗引起的不适。

2.6 被遗弃感:由于家庭养老的弱化,子女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老人,老年人感到远离亲人,被亲人抛弃。

3、护理对策

3.1 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老年人生活: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夫妻不可能一同走到生命的尽头,劝导老年人尽早从悲伤中走出来,对生活要有积极的态度,并引导其与一些开朗、乐观老年患者接触,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信息交流。

3.2 创造良好的环境:患者进入病房时,责任护士就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搀扶患者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老年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年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多虑恐惧心理。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忽视的仪表、举止和态度都会给患者深刻的印象,护士的言语表现及行为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对丧偶老年患者特别要讲礼貌,具有同情心,对每项护理工作都耐心解释,像对亲人一样,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难,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检查、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3.4 教育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时,要不失时机地对老年患者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正确的遵医行为,对待自己的疾病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可大意也不可太谨小慎微。患者提出的治疗和护理方面的疑问,护士要耐心解释,有些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医生和科主任,使医护患之间做到有效沟通,达到患者共同参与的最佳医学模式。

3.5 护士应主动接触患者:常巡视、多问候、多鼓励,增强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减弱或消除其抑郁和厌世等不良心理。对有自杀倾向的丧偶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心理变化,随时清理有危险的物品,做好交接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3.6 为老年丧偶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老年人社会资助减少,社会孤独是最常见的问题。社会资助(精神和物质)对身体健康及疾病的恢复有关,其中配偶是最重要的社会资助者,尤其是婚姻时间较长的老年人。护士对老年丧偶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与患者子女之间多做信息交换,劝导其子女抽出时间带上孩子一起到医院看望老人。支持老年人再婚,使老年人感到家庭的温暖。

我们通过对78例丧偶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问题的认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护患双向沟通,实施因人而异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

上一篇:肺栓塞11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