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养育“煲汤”经

时间:2022-09-30 08:21:42

印象素描:特别想知道,这个伴随我们长大的“米老鼠叔叔”是怎么“哄”自己的孩子的。做了这么多年的少儿节目,他是不是自己也充满童心?聊天之后。我发现,董浩并不是那种“把女儿做朋友”的父亲。他对女儿尊重、理解,但并不失父亲的权威;他对女儿疼爱、欣赏,但是绝对不忽视教育。

董浩形容他对女儿的培育像是煲汤:选好主料、精心调佐、巧火慢炖。

选好主料:

送掉钢琴,主“煲”美术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董浩送女儿上了钢琴班、美术班。之后就是耐心地观察,看女儿究竟对什么更有兴趣,学的时候是不是很快乐……这个细心的父亲发现,小姑娘在美术班上课的时候特别专心、特别喜欢、特别主动,但是学钢琴的时候就不是这样。虽然也不反对,但是却不是那种发自心底的爱。于是董浩果断地帮女儿放弃了钢琴学习,还把家里的钢琴送给了他的一个学生。

老爸的话:

我和女儿不是整天混在一起的那种,但是我会密切关注她。我不能替代她,但是能帮助她。

和更多的父亲相比,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做法。很多父母都巴不得让孩子多学点儿东西,董浩不但不赞成女儿多学,反而“绝”到把钢琴都送了人。不过,真正的好汤,一定要味道纯正,如果主料太多往往会使汤的味道变得奇怪。做人或学本事也是一样,想要更出色,一定要先舍弃些什么。

精心调佐:

学会感恩

女儿从很小就听父亲讲过无数遍这个故事:爸爸4岁丧父,家境一下破落,就靠奶奶每天晚上在柴油灯下织毛衣生活。爸爸那时候就咬紧牙关地想: “以后我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的生活!”董浩希望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印在女儿的心里,让女儿从小就知道感恩,并且在成长中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付出。

虽然工作让董浩很忙,但他对女儿非常用心,他也把三口之家的组成当成是上天赐予他的缘分,非常珍惜。女儿十几岁的时候离开家去外地学习美术,因为父亲的名人身份曾受到过同学们的孤立,但是她在给爸爸打来的电话中永远是:“老爸,我这边OK!”如今,女儿考入了英国的艺术名校,又加入了CD团队,父亲当然想象得出她的艰辛和孤独,但是女儿仍然在电话里告诉他:“一切OK!”开始,董浩也很心疼女儿,也有担忧,但是后来,他明白了,女儿并不是“报喜不报忧”,而是父亲的确已经成为她内心最坚强的堡垒,是她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

老爸的话:

希望女儿知道“醋从哪儿酸,盐从哪儿成”。要知道,当孩子说想家了,其实不是只想吃你做的红烧肉,是因为你为她营造了最安全的港湾。

董浩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在大多数人看来,让儿女体会甚至感谢父母的付出,这行为似乎有点儿矫情。但正是我们过于“伟大”,现在的很多孩子才缺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学会感恩。这也像是一道拥有上好原料的汤品,可能也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却因缺少了一味作料而失色不少。

巧火慢炖:

耐心引导、理智尊重

董浩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董浩在美术方面也是颇有造诣。但是董浩却从未对女儿的画贸然指导。尤其是刚开始学画时,女儿用奇思妙想画出的画和成人对“好画”的理解那么的不一致。妈妈总想上前说几句,父亲却坚决制止了妈妈,他就让女儿随便画。他知道孩子对艺术的理解有时是超过成年人的。急于干涉,只会扑灭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女儿上初三时,有天说要和爸爸谈谈。那天父女俩从下午一直聊到天黑。女儿说想把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不想再按部就班地去读高中、考大学。父亲并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只是连续问了她几个为什么,只到女儿把自己的内心全部剖析清楚,肯定了自己的心声为止。父亲首肯,并且给了女儿最严酷的忠告:艺术的道路不是你用了十分功就有十分收成。谈话之后,父女俩共同制订了一个计划,女儿踏上了去外地的求学之路。

老爸的话:

我希望女儿能成为自我掌控的人,因此我才给了她更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但是她从未脱离开我的视线。

这又是另类老爸的做法。更多的父母可能会跟孩子说:“先上完大学再说别的!”但是,这个睿智的父亲知道,如果女儿真的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并依此做出选择,那么她一定会成功的。炖汤需要小火,更需要巧火,这样炖出的汤的味道才最感性。

上一篇:兵临亚太:美国意欲何为? 下一篇: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