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的“粉墨人生”

时间:2022-08-22 09:12:47

2011年12月15日,著名播音员、主持人董浩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展示了他娴熟的绘画技法,令观众惊叹不已。董浩说,其实绘画才是他的老本行,也是来自家庭的传承。

董浩的父亲董静山是上世纪50年代北京著名的书画家,当时荣宝斋等著名店铺都挂有他的字。母亲白葆勤也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之下,董浩早早地爱上了艺术这个行当。但天有不测风云,董浩4岁那年,父亲突发心梗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后,家中失去了生活支柱,母亲靠绣花、织毛活,拉扯大了董浩和几个姐姐。

从董浩5岁起母亲就严格要求他习字练画,并天天给他讲父亲小时候刻苦习画的故事。从那时起董浩只要一提笔挥毫就仿佛在身心上与父亲融合在一起。董浩在6岁时就显露出美术天才。一次董浩到姑姑家串门,看到姑姑家印有牡丹的床单非常漂亮,他就把一个漂亮的牡丹图案描摹了出来。表姐是一位美术老师,看了董浩的作品,觉得这孩子很有艺术感觉,就把他的这幅习作寄到了《小朋友》杂志社,没想到很快发表了出来。

少年时,董浩师从美术泰斗董希文先生,后者大力提倡“油画中国风”,名画《开国大典》和《春到拉萨》都出自其手。1974年,青年董浩成为一个美术教师,次年他的油画作品首次进入画展;1977年当他决定转行进入播音行业时,师母还为之扼腕不已。在那次千人角逐中,他胜出并成为全国首批电视译制配音人员之一,从此手中的画笔由话筒代替。

董浩嗓音独特,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朗诵基础,很快形成了稳健、富有表现力的播音风格。到了1978年下半年,董浩一下子成了“抢手货”。除了北京广播电台的新闻,还要应点播要求播专题、长篇小说、广播剧、诗歌、散文等节目。

年轻的董浩仍不满足眼前的进步,他又专门拜访齐越、曹灿、夏青、林如、铁成、方明、董行佶、瞿弦和、郑榕、金乃千等播音和朗诵名家,使自己的境界得到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他成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批一级播音员。1989年,董浩调到中央电视台,开始主持少儿节目。随着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搬上中国电视屏幕,可爱的米老鼠形象也使董浩的声音为全国小朋友所熟悉。1996年以后,他曾以“风车王”的形象主持《大风车》,以“董嘟嘟”的形象表演《校园幽默剧》,还主持了几百期《芝麻开门》,“董浩叔叔”成了全国小观众对他最尊敬的称呼。

而后,执麦少儿栏目多年的董浩脱去童装,将语言艺术带入《天天饮食》的厨房,为特级厨师打起了杂。在这个“小工”的帮助下,该节目在央视一套里从三十多位收视率上升到十一位,于同类节目中奠定了领头羊的地位,又成功推出了“巧厨娘”系列栏目。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55岁的董浩萌生了退意。董浩说:“我就想赶快退休,专心致志地研究书画。”因为工龄都三十多年了,他交了好几次退休报告了,但台里一直都不让退。董浩觉得作为主持人来说,干了一辈子,已经尽力了。但绘画还非常有意思,一个人可以和笔墨纸砚较劲,他想尽情享受与笔墨对话的感觉。

书画界韩美林、何水法、杨延文、马书林等都是董浩的好朋友,和这些人的交往中董浩处处留心学习他们做人和作画的精华。因此,他对艺术的追求,对创作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形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多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

在中央电视台,热衷绘画的同事也不少。董浩常给王小丫、倪萍、朱军送画具。他们常常从董浩这里搜刮墨、砚台、宣纸,他也乐意给大家送,并鼓励大家多画多动笔,而且在画画方面他一点都不保留,把绝活都教给大家。

2006年11月底,董浩在北京三月画廊举办“‘粉墨人生’董浩当代艺术展”,一次展出画作88幅,一时好评如潮。董浩的作品也曾在中国美术馆展览过,很多画迷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2007年7月董浩的个人画展“心之旅”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成功举办,其中画作《贵妃醉酒》更是被该馆收藏。

董浩喜欢画个性张扬的戏曲人物。个中原因,董浩自己说得很妙: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自己也是和戏曲人物一样的“台上人”,这台和戏台异曲同工,都和精神世界的事情紧密相关。再者,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看别人的演出也都在演出给别人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常情。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本分。画戏剧人物就是画每个人的人生可能。画戏曲人物的画家,林风眠先生自不必说,关良、韩羽、马得等前辈也是此中高手名家。一次,董浩去石家庄拜访韩羽,呈上自己的画册,韩老看了画册后惊讶得差点跳起来,连声说好。韩老甚至掩饰不住激赏之情,当面就拿笔演示给董浩怎么画线条,并告诉董浩画戏曲人物画,不能离开剧院,但要离开戏台。对戏服要视而不见等等。

董浩坦言,自己作画不是为了挣钱,因此更容易静下心来研究作画,可以边玩边画。也正是在这种玩的心态下,董浩的画越来越好,他的作品在一次拍卖会上曾拍出84万元的高价。

尽管董浩没有在年轻的时候圆上他的画家梦,但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女儿董笑笑秉承了父亲对书画的兴趣。女儿四五岁的时候,董浩送女儿上了钢琴班、美术班,之后就是细致地观察,看女儿究竟对什么更有兴趣,学的时候是不是很快乐……这个细心的父亲发现,小姑娘在美术班上课的时候特别专心、特别喜欢、特别主动,但是学钢琴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于是董浩果断地帮女儿放弃了钢琴学习,还把家里的钢琴送人了。

在女儿十四五岁时,董浩不断地把家长上有老下有小,以及在工作打拼中遇到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都告诉女儿,还要把身体上的不舒服也告诉她,让女儿建立起责任感。女儿上初三时,有天说要和爸爸谈谈,说想把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不想按部就班地去读高中、考大学。董浩并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只是连续问了她几个为什么,直到女儿把自己的内心全部剖析清楚。董浩首肯了,并且给了女儿最严酷的忠告:艺术的道路不是你用了十分功就有十分收成。谈话之后,父女俩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女儿踏上了去外国的求学之路。

如今董笑笑从英国伦敦圣马丁服装学院学成归来,她是这座学校180年来全球招生考试中第一位以前5名成绩考入学校的中国人,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目前在世界名牌香奈尔公司做设计师助理。她是董浩最得意的作品。

(责编:孙展)

上一篇:80岁,时尚范儿 下一篇:父与女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