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时间:2022-09-30 07:43:29

论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摘要:上一节高效优质的语文课,不仅是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共同的期望,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愉悦,富有艺术美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讲究一些方法和策略,让教学变成一种艺术,本文主要从导语,教师的语言魅力,互助合作,多媒体的使用,几个方面来探究如何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希望对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艺术;导语;语言;多媒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54-01

鲁迅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作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显得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因此,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更好的提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优化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为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重视导语的设计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①好开头能够迅速吸引学生,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由此,可见导语的重要性,一般来讲,好的导语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

1、导语要具备艺术性

古诗词以及古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对导语的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更为直接的体会古文所散发的意蕴美,那就是教师的导语要对学生富有文学美感的熏陶,如当学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作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古往今来,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以秋天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唐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杜甫的《登高》中以秋天来诉说自己晚年壮志未酬的苦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的《秋词》以积极的心态赞美歌颂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通过引用这些古诗句,来导入今天的古诗《天净沙.秋思》,这样一来,学生不只是在美化的艺术性语言中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精神愉悦的主动融入在这个课堂里。

2、导语的设置要具备启发性

好的导语不仅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要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感触或启发。当学到《伟大的悲剧》时可以有这样的导语设计“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那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与人类些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白的世界获取些什么”②这样的导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暗含出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做到优化课堂教学。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课堂可以说是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语言是教师自我展现的重要工具。受欢迎的老师其共同点是能够以动听的语言来抓住他的学生,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好的教学语言有以下两个特征

1、语言声情并茂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优质的语文课必然以情动人,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柔情绵绵,或者是慷慨激昂,或者是婉转含蓄……例如在课堂中,当学生提问什么是孤独,教师可以这样回答:

深秋,寒风,孤灯这一幕情景自然闪现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美丽而孤寂的画面,这样学生势必会被老师语言所创设的情景所感染,触动了心灵。教学成果自然显现。

2、语言要灵活富有幽默感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处于变化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环境,在合理的语言中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强烈欢迎。例如:在学习《口技》这篇文章中,个别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在小声细语,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这样说“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这样机智幽默的语言,学生一下子领略这两句古文的意思,明白了自己的不良表现,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注重动笔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由此,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合理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很好的融入课堂,必须要强化学生的预习,而对于课文的预习,不是漫无目想当然的随意预习,应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布置好预习的具体内容和预习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让学生做好标注,第二天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多层次的问题,要求组内合作协商解决。其他小组可以派代表对这一小组讨论的结果加以评价或补充。这样就使学生融入课堂,确保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动笔方面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缩写,改写,续写能力,从而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完《喂―出来》之后,让学生续写在原初扔的那块小石子出来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提高作者感悟和书写文章的能力。

四、擅用多媒体营造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影像资源的优势,能有效的制造和渲染气氛,为学生创设美得情境, 唤起学生的情愫,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习兴趣,获得美得学习享受。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可以在感受到文章语言带来的想象美之后,用多媒体播放央视电视台请您欣赏节目中相关苏州园林的景区视频。通过多媒体就解决了空间的限制把课文里的抽象事物形象化,把美丽的景色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再现,变成具体可感的栩栩画面,真切动人的声音。为我们展现出苏州园林高雅的艺术境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在情感上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由此,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五、结束语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给自己以高标准和严要求,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潜能,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也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有意义有价值,才会走的更远更持久。

参考文献:

[1] 刘炎.邱春兰.浅谈课堂教学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2] 王松泉.语文教学探步[J].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5).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试论如何上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