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30 07:43:29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支撑点,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制高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将信息技术主动地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信息素养,能搜集、选择、处理、应用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现实而又严峻的研究课题。而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正在对我们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将导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1.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中学物理教学。

一个好教师一定要拥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堂好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因此,物理课程的整合要着眼于转变物理教师的观念,让物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创新能力、学生情感的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向以学习方法为主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

2.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和中学物理整合的培训工作。

培训要有规划,方法和方式要灵活多样,各个阶段要有培训的责任人,并注重狠抓落实。可以听专家作现代教育理论报告,可以请教学骨干作现场指导,可以让教师交流经验或到外地参观学习,也可以观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公开课、优质课,等等。

3.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网络资源库和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

网络资源和平台要有电子课本、观察和思考、配套同步训练、论坛、在线辅导等栏目,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平台交流心得和经验,展示成果和总结得失。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合理发挥技术媒体的功能,建立即时交互功能,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要尽快适应学科整合中的“人—机—人”关系,将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4.大力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还比较少见,仍处于探索中。虽然不十分成熟,但目前说来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是比较有效和成功的。

4.1网络化教学模式。即在网络教室,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必须加强指导,否则容易导致无效学习。目前相对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教师先把相关学习内容放到对应的网站(如学校或教师的网站上)或服务器上,使学生是在一个相对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既达到应有目的,又提高学习效率。

4.2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物理实验在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它在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由于实验器材和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有一些实验(如光的衍射实验、静电实验等)很难成功;有一些实验(如布朗运动)的可见度小;一些实验时间短难于观察或者无法测量;还有一些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当繁杂,难以找出简明的物理规律;再如目前高三实验课也是一个难点,理论上至少应该把高中的重点实验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大量自主实验,但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同时开出,无法满足他们复习、考试的需要。这些都制约了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计算机辅助实验的这种模式是采用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使传统的科学仪器扩展新的功能,使基本的科学实验赋予新的内容,突出现代化测试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这种模式对物理教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学生难以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而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电场中导体的静电感应等。又如:利用卡文迪许扭称测定引力常量,由于受条件限制,中学根本无法进行。但可利用计算机将实验装置画出,利用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的方法予以展示。这样既完成了实验,又加深了同学们对实验装置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又难以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由老师演示操作,可见度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利用视频投影仪将演示操作过程予以放大,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操作过程转播到每位学生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样不仅演示真实,而且学生兴趣高,观察认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秒表、电表、千分尺、万用电表、游标卡尺、磁感线教学;可以将演示过程进行放大,将关键部位用特定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和外界学习环境的作用下,进行主动交互、能动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整合和建构的过程。探究合作式学习打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将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获得更多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由一次"评奖"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