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致急性心肌梗死3例报告

时间:2022-09-30 07:21:17

口服避孕药致急性心肌梗死3例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0岁男性、吸烟等,在绝经期的女性较为少见,认为多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我院在2000~2006年有3例小于50岁未绝经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例,均有服用口服避孕药史。现将此3例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2岁,主因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1小时入院。入院前无何诱因突然出现剧烈胸痛,难以忍受,伴大汗,伴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无呼吸困难。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无吸烟史,口服避孕药史1年,月经规律,入院后查体未见异常,经心电证实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化验心肌酶均高,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住院21天后,好转出院。

例2: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胸痛2天入院,2天前始劳累后出现胸痛症状,较剧烈,出汗,持续2小时左右自行缓解,后有间断胸部不适,胸闷、气短,渐加重,无咳嗽、咳痰。日常体力劳动明显受限,未用药,未治疗。既往无高血压、血糖偏高等病史,无吸烟史,月经正常,口服避孕药史1年余。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但未超过腋中线,入院后经心电证实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发病时间长,未给予溶栓治疗,给予保守治疗,住院11天,因经济困难,好转出院。

例3: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胸痛2天入院,伴胸闷、气短加重1天入院。2天前无何诱因出现胸痛,程度不重,尚可忍受,易出冷汗,间断发作,1天来伴胸闷、气短出现且渐加重,无咳嗽、咳痰。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吸烟史10余年,每日约10余支,口服避孕药史半年,月经规律。入院后查体:BP 140/90mmHg,R 22次/分,P 102次/分,口唇略有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未超腋中线,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102次/分,无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后经心电及心肌酶等证实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纠正心衰、扩冠、抗凝等治疗,半个月后好转出院。

讨 论

通过对本组3例病例分析,本文作者发现,对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物(O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为OC服用者促凝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VII、X(FV11、X)水平高,而纤维蛋白原、FVII与冠脉疾病密切相关。此3例中患者均大于40岁,血栓栓塞的绝对危险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史、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家族史、和吸烟等危险因素都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会,在两个以上影响因素作用下,在服用OC患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OC联合吸烟使血栓性动脉疾病危险性增加几倍,主要影响OC服用者的凝血系统,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多肽显著升高。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MI相对危险度的评价不一致,也有报道说口服避孕药有可能使服用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8%。一般认为:采用低剂量OC制剂的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而服用第三代O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减少动脉疾病的危险性。作者认为:对于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者,尤其年经大于35岁,且吸烟,及合并其他致急性心肌梗死易患因素的患者,应劝说其戒烟,或采取基他方式的避孕措施。

上一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护... 下一篇:颈髓损伤32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