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效率的策略

时间:2022-09-30 07:19:02

谈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效率的策略

摘要: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有其独特的功效。它对于广大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开展教育创新,这就要求必须把以传授知识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教学。传统的教学,是对针对已有知识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的复述和重新应用。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贮存、应用,与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过程一般是分离的,是有时间间隔的,知识、技能的创新过程相对滞后,这不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不能适应教育的新要求,促使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它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综合,而不是一个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认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都对建构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它提出教学要创造理想的环境,促进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背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外部刺激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2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实施

2.1探究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参照庞维国教授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初步提出了探究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2]。

2.2 探究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本模式既可作为一节课的流程,也可作为一个专题复习或一个知识点内容教学的流程。下面对各环节的进一步说明:

2.2.1确定目标

经过研究有效反馈表明,如果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因为目标模糊而不能增强学习。有效的目标设置涉及到学生对学习期望值明确、合理的定位。在这个环节,经过预习的学生可以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性的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方面的目标),而学生则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

2.2.2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由于在课堂上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点,而是有很多知识点串联而成的,因此激发学习动机不能只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进行,而是应该穿插于所教授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让学生对每个教学知识点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2.3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前两个环节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个人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地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当学生长时间使用这些学习方法,对其逐渐适应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自主学习程度进行了解,如果觉得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可以让学生对于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自学了。作好预习是自学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对预习作业要高度重视、细化处理。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后,我们把预习的载体――设计成了阶梯式作业:①预习课文填空题。②研读课文探讨题。③课外信息技术拓展题。这样的作业直接切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大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的视野和质量。

2.2.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本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个人自学后,难免会碰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候教师还不要讲解,可以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而教师则是在维护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关注小组讨论的开展情况,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对于讨论比较沉闷的小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发言。由于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起到让学生互相学习并且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效果[3]。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所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其中主要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地分析,区分是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抑或其他问题,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功课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

参考文献:

[1] 何海江.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195.

[2] 周燕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249+208.

[3] 车峰.任务驱动与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83-84.

上一篇:探讨小学音乐中如何进行节奏教学 下一篇:兰魂雅行 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