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30 06:42:11

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析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校企结合的模式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文章就经济管理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经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意义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校企合作这一新型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的文化,并在资源上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的研究成果更加快速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当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不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高校以及企业的大力积极参与。

一、经济管理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1.引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促进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能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经济管理的相关课程,例如:财务管理、电算化等等课程。这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的设置,能够确保学生在走出校园,走进工作岗位之后迅速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尽快投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其次,运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高校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在企业具体实践活动的参与当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的专业水平,并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处理经济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针对企业对于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制定科学的饿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接轨,不会造成搞笑的人才供应与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错位现象的发生

2.促进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首先,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一些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学的内容跟不上企业改革与经济转型的需要,那么学生就不能够从课堂上吸收到最先进、最前沿的经济学知识,学到的只是一些落后的方法和理论,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活动中必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在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之下,高校根据企业的最新动态调整课程的设置以后,能够将最先进的只是教给学生,保证学生所学的只是是有用武之地的,从而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他们可以参观企业,感受企业的操作流程,并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方法。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能够增强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提高新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经济管理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分析

1.创建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校企联合模式的成功运用离不开高校和企业之间顺畅的沟通。因此,有必要为校企联合创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这个平台当中要包含沟通对话所必学的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主体,其中国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最常见的形式。该委员会的成员应该既有高校的教师、领导,还用该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员,共同写生并处理企业与高校合作之间的各种事项。确保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一座通力合作的桥梁。企业最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可以在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设方面咨询企业方面的具体意见,加强降级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课程的改革,并根据企业的意见对课程教学的项目进行优化,以提高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在另一层面,企业也可以向企业提供一些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将知识传授给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公司的业务知识、企业文化以及发展趋势等等,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

2.联合创建实验教学基地,促进资源共享

与企业相比,高校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二者之间就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因此,有必要共同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在这个基地当中,高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具体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引用企业的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灵活掌握处理降级管理问题的技巧。与此同时,高校拥有先进实验设备以及教师队伍可供企业利用,企业可以把那些研究型的项目放到高校来做。高校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减少企业进行技术研究所需费用。

3.建立定向培养经济管理型专业人才的制度

在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为高品质的人才往往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利益。但是在企业正常的招聘活动中,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招聘到满意的人才,造成的人力和时间的浪费都不少。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考虑与高校之间情定一种定向的人才培养的协议,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意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以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以后能够迅速适应公司的工作内容,掌握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三、小结

经济管理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益处。从企业与高校两方面入手,讲讲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蓓.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4,11(11):136.

[2]杨小龙.关于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06(24):47.

[3]李翔宇.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教学路径分析[J].才智,2014, 04(14):76.

上一篇:偏远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非结构化文本分析软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