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药事质量管理工作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09-30 06:38:33

医院临床药事质量管理工作分析与探讨

[摘要]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评审标准,依法制定适合于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处方质量管理,分析评估用药风险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提供药物咨询与指导,是提高药事服务质量,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临床药事;质量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27-02

医院药剂科工作现已处在一个转型期,从以保证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以药剂为主体向以临床药学为主体的转变;临床药学工作从以实验研究为主向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转变[1]。医院临床药事质量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供应服务模式向技术服务模式转变,对此,我们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1 认真学习领会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评审标准依法制定适合于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行为

1.1 会药事法律法规,依法制定医院药事管理制度

组织药剂人员认真学习领会《药品管理法》[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3]、《四川省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评审标准,是开展好药事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依法制定适合于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制度,才能理清和明晰管理的思路。

1.2 贯彻落实医院药事制度

组织不同岗位的药剂人员有针对性地认真学习领会医院药事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以推进药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强化药学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医院临床药事管理水平,使医院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1.3 规范药品采购行为

严格贯彻执行四川省卫生厅《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医院制定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促进合理使用集中招标挂网药品措施》《医务人员招标挂网药品使用指南》等制度。药品网上阳光采购,规范药品采购行为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采购挂网药品时,在四川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平台上按规定进行,药品的购进,坚持“集体决策”,常用药品购进均需填写《药品购入计划申请表》,计划、审核、批准、执行“四权分离”, 并通过网上阳光评分系统,接受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阳光评分平均为102分,挂网药品采购比例平均为99.6%。

2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2.1 处方点评工作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4],每个月药剂科负责组织对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医务科负责组织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医院精神专科的特点,重点抽查了综合科和门诊处方,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会同科主任一起,进行个别谈话警告,《抗菌药物使用处方点评》结果,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公示。

2.2 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的修订

持续完善修订院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因病情患者需应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时,应经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管医师同意,并签名;对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时,应当具有严格的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采用了卫生部作为亮点推荐的抗菌药物信息化管控方案,在该院新的医星医院管理系统上,执行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设定工作。

3 加强处方质量管理,定期对医院《处方集》进行梳理

3.1 制订该院处方管理制度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制定和修订了该院《处方管理细则》、《处方、审方质量控制表》、《处方奖惩制度》,重新修订制作了医院《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目录上作了药品通用名括号曾用名对照,让临床医生和药剂人员顺利正确地过度到通用名的使用上来。加强了处方的管理,定期检查和质量监督;通过继续教育和“三基三严”的学习,提高医、药、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医生处方书写质量意识和药学人员对处方的审方作用;不断分析、纠正处方中出现的不足与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3.2 定期对处方集进行梳理修订

《处方集》是医院用于治疗目的的药品汇编,是医院评审的重要的资料。既是合理用药指导性文件,也是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能够帮助基层医务人员了解和形成科学规范的用药观念,有效服务患者,同时引导广大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5]。提供医务人员迅速获得有关该院常备用药品项、用药规定,以利患者获得适当用药,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为医生选用药品、药师调配药品的一种规范的管理方法。随着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新增药品品种较多,根据对目前药品认真仔细的梳理结果,预计新版《处方集》较2010年版预计将新增抗菌药物9个;精神神经类药物11个;循环系统药物3个;中成药9个;其它5个,共计新增37个药品品种。淘汰19个药品品种。并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遴选讨论通过。

4 分析评估用药风险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提供药物咨询与指导

4.1 制订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制度

为加强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管理,提高对药品的监测、评价和安全预警能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推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6]的规定,制定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察与再评价制度》、工作方案和人员名单。

4.2 分析评估用药风险

根据监测发现,目前由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较多、较重,且没有专一的解救药物,经评估用药风险较高,因此,将原来使用的10种中药注射液减少到现在的5种,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风险的发生。为有效防止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使用前应充分询问病人过敏史和家族史,凡高敏病人,如曾经有药物、食物过敏史的病人,应禁用或谨慎使用。

通过对药物氨甲环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发现该药物的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注射速度有关,减慢滴速,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5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及药剂科业务水平、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

5.1 新时期对药学人员的要求

新时期药学部门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7]。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剂科的工作由简单到复杂,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药品不良反应、处方点评,药物咨询,合理用药分析,甚至包括财务统计知识等,特别现代药事工作需要药学与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物制剂化学知识为主。现代医院药学,要求的是药学与临床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临的学科不断扩大,要很好的胜任这些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药剂人员不断补充学习临床方面的知识。

5.2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医院内部的学习,通过建立三级学习体系,即科室“三基、三严”的学习制度和培训计划,部门统一业务学习,医院组织的院内学术交流学习。医院外部的学习,通过积极参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华医网继续教育,成都市卫生局医学继续教育、成都市医学会刊授医学继续教育学习。

个人参与的学历教育,药剂人员中分别有参加有中国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在职本科临床药学学历教育。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积极向上的团队,才是药剂科人员为病人服务,为医院做贡献,最终提升自身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6 结论

无论是医院复查还是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质量管理都是临床药事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药剂科工作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和新时期药剂科工作转型等,决定了临床药事质量管理的复杂性、不易落实性和困难性。

综上所述,以药事法规和医院评审标准为准绳的临床药事质量管理工作,是提高药事服务质量,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永佩,冯克玉.临床药师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 药品管理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2001.

[3] 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

[4]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S].卫医管发〔2010〕28号.

[5] 高博,郭向晖.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M]. 北京:人民和卫生出版社,2010:3.

[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第81号,2011.

[7] 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2011〕11号.

(收稿日期:2013-11-27)

上一篇: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远期预后的影... 下一篇:锦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