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手指字母,聋人语言的革命

时间:2022-09-30 06:13:10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聋人语言的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9日公布实施了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手指字母的出现,对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虽说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从公布实施到现在已经超过40年了,但它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

1.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设计简易清晰、形象科学,便于聋人学习和掌握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和他的妻子梅耐德在山东登州,不久又迁到烟台,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聋校,手指字母随同聋哑教育一起传入我国,当时梅耐德使用的手指字母称赖恩手势,这套手指字母非常繁琐难记,只是在梅耐德编写的聋哑学校教材《启音初阶》中用过,我国聋人知道的很少。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以后,在我国出现了两套手指字母,一套是以赖恩手势为基础,结合注音字母拼打的注音字母方案,也叫赖恩手势,这套手指字母共34个指式,其中32个选自赖恩手势,没有摆脱赖恩手势本身的缺陷,这套手指字母没有在我国推广;另一套是国语注音符号发音指式,1930年前后,上海的聋哑教育工作者设计的一套手指字母,这套手指字母和以前的两套相比,虽有了少数模拟字母图形的指式,但每个指式之间的变化小,不容易分清楚,因此这套手指字母也没有在我国推广开来。汉语拼音手语字母和以前的几套手指字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指式不多,只有30个,易学易记。第二,每个指式之间的变化大,角度明显,不容易混淆。第三,有半数以上的指式和字母的图形相似,如:j、p、m、n、l、k、r、i、o等,这样便于聋童识记字母和学习发音。第四,部分指式和多数国家的手指字母的指式相同或近似,如:a、b、c、v、y、w、m、n等,因而符合国际化原则。第五,部分指式借用习惯手势和表示数目的手势,如:1-i、2-v、3-e、4-b、5-u、6-y、7-q、8-r、9-j、10-x,便于聋人识记字母指式。

2.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是聋童识字的拐棍,发音的辅助手段

在聋校,初入学的聋童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时,教师同时要求学生记住字母的指式,并逐步学会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出汉字的音节。聋童在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声母或韵母发音方法的过程中,既认识了字母的书写形式,又掌握了这个字母的指式,这样经常地练习,字母的书法形式和字母的指式,同时作用于聋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与字母的发音方法建立了条件反射的联系,当写出汉语拼音的某一个字母时,聋童便自然的发出这个字母的音,并打出这个字母的指式,所以聋童在学习某个生字新词时,边读边打手指语。有人做过调查,当聋童在学习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在查字典时,也是边拼音边用手指字母拼打出这个字的音节。

3.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便于聋童学习和掌握语言

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的手指语句子,完全遵循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这样聋童在学习语言时,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句子,克服了手势语对聋人掌握语言的负面影响。聋童掌握了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他们在学习新的词语或词组时,经过反复地练习打手指语,加深了对词与内部文字排列顺序的记忆,减少了词语内部文字顺序颠倒的现象,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

4.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丰富了手势语的词汇量

手势语作为聋人主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依靠双手来模拟事物的形状及其动作,辅以姿势和表情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然而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极其丰富的,仅靠双手的动作有时很难准确的表达事物,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扩大了手势语的表达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凡是难以用形象的手势表达的事物,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辅助,就能设计出相应的手势动作,例如: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结合意思,能够设计出不同种类颜色的手势语词;手指字母加上“民族”的第二个手势,设计出了各种民族的打法;手指字母加上模拟各种水果的外形,准确的表达出了各种水果的名称;手指字母加上模拟鱼游的动作,表达出了各种鱼的名称等等。第二,聋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利用汉语拼音字母打出音节的声母,构成专门的符号,来表示一些《中国手语》中没有的人名、地名、术语专名,以及一些虚词、量词等;利用手指字母用两手打出一个词的声母,并转动(转动方向根据词的意思)来表达一些术语专名,例如:“科学”的打法是:双手分别打出“K”、“X”的指式,并前后交替转动。

就《中国手语》而言,两集共有词目5000多个,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手势语词运用了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辅助。

5.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为聋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方便

当异地聋人在交际时,遇到手势不统一时,对方可用手指字母来帮助打出个词的音节,如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不知某种事物怎样表达,可用手指语来表示。另外,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一些健全人开始学习手指字母,因为只要学会30个手指字母,就可以拼打任何一个汉语词或句子,聋人的社会交往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

参考资料:

1.傅逸亭、梅次开编写的《聋人手语概论》,1986年3月学林出版社出版。

2. 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1990年5月华夏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要不要小孩子,我犹豫不决 下一篇:陌生人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