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正确”与“正确教”的价值诉求

时间:2022-09-30 05:34:49

摘 要:随着时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得不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教正确”到关注“教正确”与“正确教”的有机融合。从“教正确”与“正确教”的价值取向、课堂运用价值、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追求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以此呼唤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价值取向;运用价值;追求价值

语文是普通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课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以语文学科始终处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这理念的指导下,人们也从关注“教正确”转向关注“正确教”,并力求在课堂中将“教正确”与“正确教”达到完美统一。

一、“教正确”与“正确教”不同的价值取向

(1)关注“正确”的落脚点不同。“教正确”即教师准确把握教材,自己获得正确的知识的同时,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给学生,把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正确教”关注的是教师是否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特征用科学的手段以及艺术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可见,它是以教学方法的“正确性”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2)关注对象的不同。“教正确”关注对象是教师,要求教师能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具有准确把握教材的水平,具有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如果要求教给学生是“正确的”,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学习的获得、消化、转化的成果必须是“正确的”。而“正确教”关注的对象是学生,即学生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高效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把握所教知识的正确性,还必须充分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规律,研究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特质,创造性开展研究活动,寻找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让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3)关注的课堂目标不同。“教正确”要求的是教师对学生将知识讲正确、将道理授正确,强调教师的预设,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正确的知识,接受教师正确的道理,强调的是对知识结果的掌握。“正确教”要求的是教师不仅讲清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的发展性,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科学的预设,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要求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主动去发现探究,强调的是知识获取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价值和生命的成长。

(4)关注的训练要求不同。从训练内容看,“教正确”训练的内容往往是教师传授内容的复制,对课堂现成知识的重复呈现;而“正确教”训练内容往往是学习内容的延伸、思想的升华、观念的发展。从训练的形式看,“教正确”往往强调知识巩固,以死记硬背居多,机械重复的居多,缺乏思考性、灵活性;而“正确教”训练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性、扩散性、批判性,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自然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生活延伸。从训练的结果看,“教正确”训练的答案是标准化的、单一的甚至是唯一的;而“正确教”训练的答案往往是多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和创造价值的。从训练的目标看,“教正确”往往考查的学生是否“学会”,而“正确教”考查的是学生是否“会学”。

(5)关注的社会认同价值不同。“教正确”往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在“计划”的框架内甚至是在“计划”的束缚下,对人才规格缺乏创新要求、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只要灌输正确的知识就会得到不“误人子弟”的社会认同。“正确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中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抵制一切风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在书本中就可以能够得到现成的答案,需要用现有的知识,在科学思维中获得再生。正是时代和社会呼唤着教育对人才规格的创新,当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点拨下,不断爆发新思想的火花,当学生的个性在教师诱发下得到张扬,当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老师的教导下得到激活,学生的生命才能够健康成长,这样的教学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二、“教正确”与“正确教”不同的运用价值

(1)课堂的时空价值。由于“教正确”的要求仅局限于将知识正确性传授给学生,因而教师进入课堂前的博览群书,深思熟虑,为的是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高密度、快节奏地灌输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而学生无需课堂学习之前对课堂所学作必要的阅读准备、学习预备。而“正确教”不仅要求教师课前作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会学,教师就必将学习的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作一番时间提前量的思考,待后到了课堂,学生到了欲求不能,欲解无方的情况下,教师作适当的点拔,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有时为了让学习更具有广度、深度,教师甚至可以将知识点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打破了课堂有限的物理空间,所形成的时空价值观将给学生享用终身。

(2)课堂师生的角色价值。不同的教学思想,师生课堂上角色价值不同。如果仅仅为了实现“教正确”,那么学生势必会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师势必把自己看成真理的偶像;学生是台下的被动学习者,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生能否接受,能否能动接受也无需关注。如果换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把自己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一同探讨获取知识的方法,研究知识的规律,历经获取知识真理的过程,那么面对问题,也会得到另一番“风景”。实际上,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味自己生命成长的心路历程。

(3)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价值。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内容是规定了的,那就是教材。仅仅为了“教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备教材,不及其余;课堂只教教材,不及其余;学生同样如此只学教材,不及其余;只练教材,不及其余。把教材从语文课程中孤立出来,将学习教材作为学习的终点。如果为“正确教”,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内容的选择就会广阔得多。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选择有助于领会某篇“选文”(教材选文)的所有材料,包括文字或非文字材料都是教学内容,它们本身虽然不是教材的构成要素,但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教材。众多的教学专家对语文教材的处理上往往是突破教材的唯一,重新“制作”教材,用另外一些能更好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要素的材料充实、填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如此动态的“正确教”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的选择价值更高、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教正确”与“正确教”有机融合的价值追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正确”与“正确教”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教正确”强调的是知识层面和结果层面,“正确教”强调的是方法层面和过程层面。“正确教”离不开“教正确”,它是以“教正确”为基础、为原点、为前提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它的价值不仅是带来教育的一场革命,而是在于呼唤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将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要实现“教正确”与“正确教”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实现以下追求。

(1)追求教师人生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成长无疑是我们最快乐、最幸福的一件事。作为教师要在人生旅途中为达到“广、深、新”而不懈努力。广,博览群书,学习广博的知识;深,深厚的专业知识;新,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同时具备“三专”:专业理论――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和谐的整体的眼光看待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专业的品质――建立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2)追求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大家都能明白这样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正确”虽然理论上不力求这一点。但是要使学生“学正确”无疑少不了这一心理反应。兴趣是教师“正确教”的源泉,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如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推行的“活动单导学”)等等以外,我们对教学内容要进行认真加工,让学生眼前一亮,为之动容,产生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浓厚兴趣。对此我们教师要注意将课文加以“美化”,当然这里所说“美化”并非无中生有、胡说八道、瞎吹乱拍,而是实事求是地将所学课文蕴藏的故事、评价展示出来,给所学内容上面增添一层迷人的“奶油”,教学《出师表》的引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传说古代有一个人能‘一步三计’,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水平呢?我们来学习他的文章肯定是一种享受。”――运用作者的特殊性进行“美化”;教学《曹刿论战》的引语是“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讨论战争的文章,这篇文章曾经被高度赞赏”称其是‘中国战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著名战例’可见这篇文章有多精彩啊!”――运用作品的特殊评价进行“美化”。教学《藤野先生》的引语是“同学们,在风雨如晦的旧社会,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可是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士为了拯救中国,他放弃了心爱的学习专业,拿起手中的笔,以笔为枪,他虽然没有征战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但他却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个中的缘由是什么呢?”――运用作品的闪光的思想进行“美化”。

(3)追求教材规定的重组化。我们对书本的知识有天然的敬畏感,当教师捍卫教材时,需要注入教师智慧,不能仅作教材的“传话筒”和“卫道士”。要驾驭教材、重构“教材”,教学中教师对规定的教材可适当地“调、补、并”,一调,即将有些文质兼美的自读课文调整为精读课文,将远离学生生活、缺乏“语文味”的文章调整为自读课文;二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单元篇目作适当的“扩容”,如教学《背影》可从中学生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同类文章推荐给学生,在读中比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三并,根据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和教学实际,或按同类体裁、或按同类题材、或按同类写法的文章进行重组兼并。当然对教材的调整并不是为调整而调整,而是根据必要和可能,这些调整和重构也可根据部分学生的兴趣,面向部分学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4)追求训练结果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应当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和训练形式、创设平等自由、互相合作接纳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生长点,不断生出新的知识和网点,从而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我在教学《松鼠》一文时,对文本最后一句“松鼠的皮毛可以做衣服,肉是可以吃的”一句,组织学生讨论,结果众说纷纭:一说全文表现松鼠可爱的特征,写其皮毛肉的用途,突出作者对其赞美。二说既然表现松鼠的可爱,但宰杀它取其皮、毛、肉,与全文感情不吻合;三说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看,读到此句,心中有割痛之感;四说提醒人们牢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意识。课堂激烈争辩,答案异彩纷呈,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享受着幸福的语文课堂。

(5)追求所学知识的激活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包含有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转变和重组。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原有知识和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当原有知识没有激活时,阅读教学的理解是肤浅的、孤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来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死海不死》就其中“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一句,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环保知识、“死海”的历史知识、“地中海”的地理知识、科普知识等,让他们探讨如何拯救死海,由于所学知识被激活了,学生思路开阔了,有从地理角度谈“引水救海”,有从历史角度谈“有效救海”,有从生物学角度谈“植物救海”,有从科学角度谈“科技救海”。师生在语文世界里徜徉,在美好阅读中幸福漫步,体验着真善美的人生真谛和语文风采。

总之,“教正确”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将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并使这一知识得到生成和发展,是一门很强的艺术。当我们对“教正确”和“正确教”产生一种新的价值诉求,那么语文课程改革就会突破创新,直通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 考 文 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学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钱梦龙.“三主”教学思想的实践[J].语文学习,1993,1.

[3]钟启泉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武术教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