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30 05:28:34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71-02

我校最近几年开始实施大循环教学,不少原来一直任教高年级的语文教师突然转到低年级往往很难适应,常会把高年级的教学习惯带到低年级来,导致低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有些教师教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特别是在有领导或者同事听课的情况下,为了展示自己钻研教材的深度及课堂教学的深度,过分放大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是典型的教学目标越位现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接触语文这门学科的时间还较短,所以要求较低。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爱阅读、能阅读、会阅读,概括起来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兴趣和习惯”。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笔者就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最后进行写字教学,认识偏旁部首,了解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美观。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逐层提高朗读要求,通过联系句子、查字典、表演等形式理解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不但能读懂、背诵,而且能读出感情,体会丹顶鹤的美丽和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教学才是最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二、解读文本脱离学生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许多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只关注文本自身,而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主体,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这样的阅读课,要么学生提不起兴趣,要么课堂效率不高,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厌倦的心理。

如《骑牛比赛》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位教师在公开教学这课时,非常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但教学结束之后,却给人一种感觉:这到底是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还是给五、六年级的学生上课?学生也表现得懒懒散散,有气无力。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忘记了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忽视了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教学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教学话题的预设过大过空,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难以调动起来。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比较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了让学生感知骑牛比赛的惊险与刺激,教学中笔者抓住“野性大发”“疯狂”“上下蹦跳”等词语来解读,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些词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从电视上看到的公牛发狂的场景,通过说或表演展现自己的理解。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甚至还加上了动作。这样的教学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化成了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理解这些词语自然就不难了。

三、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教学手段的应用应该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恰当地使用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能为学生架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降低教学的坡度和难度,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的教学,很多教师恨不得把能想到的教学手段都用上,导致教学手段过滥而仅流于形式,挤占了本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收不到实际应有的教学效果。就拿多媒体的运用来说,它能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图像、声音等媒介综合在一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迅速启迪学生思维。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学生对乌鸦的做法很难理解:为什么往瓶子里放石子,就能喝到水呢?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来再现场景:乌鸦每次往瓶子里放石子,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一点。学生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心里的小问号也很快得到了解答。如此恰当、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难点得以迎刃而解。

四、教学板块支离破碎

一节课就像一篇文章、一首诗,必须把握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各个环节板块间的衔接。有些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常常会在教学中忽视这一点,总认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还小,没有必要注意教学的系统性。有时又怕学生难以理解,带领学生逐词逐句分析,把整篇课文割裂得支离破碎,令教学缺乏整体感,学生反而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乡下孩子》,这是一首儿童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快乐自由的生活。诗歌的语言浅显易懂,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容易理解,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带着孩子逐词逐句进行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教师可立足整体,着眼于整篇课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全诗,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畅,最后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表演,感受乡下孩子的快乐自由。这样的教学不仅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而且每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给人浑然一体之感。

总而言之,要解决好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务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方能改善这一教学窘况,令低年级的学生受益无穷。

(责编 黄健清)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下一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理答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