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面向就业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09-30 04:44:25

毕业生面向就业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青海。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员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重大决策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面向基层就业、锻炼成才。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市场导向,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我省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

(三)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推进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

(四)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今后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经费,申报有关科研成果、选拔优秀人才或申报荣誉称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到国家机关或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其缴费年限与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五)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接收高校毕业生作为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据需要,积极吸呐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要对非公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非公有制单位每接收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满1年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拨付给接收单位一次性1000元资助。

(六)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商行政、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社会保障等信息服务。对其中有贷款需要的可比照下岗失业人员待遇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放宽高校毕业生创办非公有制企业的登记条件,对其注册资本、生产场地条件尚不具备,但在一年内能够完善的,可核发有效期为一年的营业执照,条件具备的,可核发正是营业执照。

(七)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为适应高校毕业生面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需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优惠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正和财政资源,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省财政部门要根据实际庆康,逐步加大对州、地的转移支付力度。创业资金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贴息;资助大学生基层服务志愿者地方项目;见习单位、非公有制单位接受高校毕业生的补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相应职务的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到城市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补助;人才交流机构免费提供档案管理和人事的补贴等。创业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按实施项目的主管部门和执行情况划拨。

(八)实行和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税收政策。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网吧外)当年新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期限合同的,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对服务型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网吧外)和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业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期限合同的,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对服务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网吧外)和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业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期限合同的,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活动雇工在8人(含8人)以上的,无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是否注明为个体工商户,均按照以上有关优惠政策执行。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雇工在7人(含7人)以下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

三、加强宏观调控,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我省基层就业

(九)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和鼓励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通过组织选、考录、招聘、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县以下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牧区和城镇社区就业。在组织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拔生活贫穷的毕业生。

(十)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进村工作。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进村工作,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三农”工作。要通过选派、选聘等形式,经过有关法定程序,安置高校毕业生到城市(镇)社区和农村村委会工作,为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从20*年起,省委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每年从本省高校选拔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区每个村和每个城市(镇)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使用工作,把它们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对到农村(牧区)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党支部、村委会相应职务,州、(地、市)县两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到城市(镇)社区就业,其薪酬由所在地财政和社区共同解决。

(十一)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活动,为乡镇公共事业发展提供阶段。在继续实施好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的同时,从20*年起,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项目计划,每年从本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募400名志愿者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青年工作和扶贫等工作,时间2年。服务期生活补贴、体检费、保险费和工作经费,由省级财政和服务县财政参照国家有关补贴标准列支。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可协助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在实施好国家、省项目的同时,财政状况允许的州市地县,可以面向本地应、往届毕业生,实施本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

(十二)加大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力度,适当扩大选调生规模。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是培养年轻人才成长、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省编制部门在现有选调生专项周转编制100名基础上再增加50名。周转编制由省编办和省委组织部共同管理,周转使用。选调生在基层工作2年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有关规定,择优选拔部分人员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面向我省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

(十三)加快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统筹人才市场、劳动了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大市场信息化建设投入,尽快实现省、州市地、县三级人才市场的联网和各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市场的贯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人才需求信息,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信息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

(十四)疏通非公有制单位与国有单位的人才流动渠道,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应聘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不受所有制和身份限制,需跨地区交流的,由人事部门办理流动手续。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继续有效。报考对工作年限有要求的公务员职位,其在非公有制单位的工作年限予以认定。

(十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每年选择部分由接收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单位、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毕业生为见习单位提供服务。见习期不超过1年。见习期间有见习单位提供基本生活补贴。见习期满后,由见习单位优先选择安置毕业生就业。未予安置的,进入市场择业。见习单位每安置1名高校毕业生,同时财政补贴见习单位1000元。

(十六)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可留在原籍,也可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统一管理。本人愿意将户口迁入就业地区的,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

(十七)到基层从事服务的志愿者和在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或工作2年后报考公务员的,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对报考本省研究生的,在考试成绩中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服务单位在编制限额内同意接收,本人自愿继续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可聘用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志愿者就业后,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

(十八)调整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办法。从20*年起,省级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报考者当中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今后每年在省级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职位总数中划出部分职位,从在基层工作2年以上,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中通过公开考试择优选调。对已考录到省级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工作2年以上。各州市地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可参照以上办法执行。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

五、增强服务意识,为高校毕业生面向我省基层就业提供保障

(十九)拓宽人才交流机构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为到农村牧区,城市社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等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和各项人事服务,同级财政部门予以适当补贴。要加强与职业介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统一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在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十)加强编制管理的调控功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从20*年起连续4年,省编制管理部门每年划拔100名周转编制下达,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配置高校毕业生,重点加强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教育和卫生等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周转编制由省编办在全省事业编制数额内统一调剂、动态管理。

(二十一)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各类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兑现工资福利待遇和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的监察。对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十二)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省各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内容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推进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建立面向我省基层的定向招生制度,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严格招生管理,严格执行定向招生协议。

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

(二十三)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确保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要加强与各级教育、劳动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农牧、公安、科技、工商行政、编制等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合作,各尽其责,共同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十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省内外报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我省基层创业成长的先进事迹,鼓励和表彰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高校毕业生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要全面加强和改进面向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立创业的长效宣传教育机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宣传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舆论氛围,切实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党和政府为面向基层,面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立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使高校毕业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加强和改进社会舆情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上一篇:建设局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下一篇:作风建设民主生活会专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