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时间:2022-09-30 03:42:28

研究生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新方法,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情感教育,增强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学生会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此外还要培养一支过硬的学生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学生管理;创新方法;情感教育

学生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1]。随着时代变迁,“90后”研究生已经悄然成为校园“主旋律”,对于这些思维前卫、个性张扬、行为另类、热情奔放的研究生,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者只有认清形势,转变理念,把握特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新途径,才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让“90后”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 研究生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新时期研究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90后”更是在倍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强,性格孤僻,亲情观相对淡漠,重知识轻信仰、重个体轻集体、重享受轻奉献的倾向进一步突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2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带来的挑战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往往重管理,轻服务,随意发号施令,以显示权威。学生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管理手段,训斥多,交流少;充当管理者多,做朋友,服务者少;空洞的说教多,能真正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沟通少;消极被动解决问题多,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创造空间的工作少。殊不知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叛逆情绪,严重影响管理的效果。

1.3 网络普及的负面作用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使得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快捷。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一些虚假,甚至不健康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环境,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1.4 学生管理队伍不足制约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管理人员不足。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琐细,凡涉及到学生的事务,最后落脚点在辅导员身上,导致学生管理者无法避免的每日陷入事务堆,疲于应付。管理工作表面化、肤浅化,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学习进行高效、规范、科学化管理。

2 探究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实现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辅导员应把真诚沟通,一切从“心”开始,作为管理学生的行为准则[2]。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2.1 净化研究生灵魂,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情”打动学生可以使师生更加亲近,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我校新生入学后,都会参加“一封家书、一片亲情、一份责任,学会感恩”主题团日系列活动。每位同学都要给家人写一封家书,薄薄的家书,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家长间浓浓的亲情,更拉近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学校、家庭“手牵手”共同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次大胆探索。用爱心激发学生的真情,用亲情温暖学生的心灵。近日,“感恩征文”活动正在国科大如火如荼的进行,学生们通过征文的形式,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自然。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熏陶学生心灵,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2.2 积极组织学生会,开展丰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会作为“学生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对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0后”研究生思想前卫,崇尚创新,充满活力,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抓住学生鲜明特点,积极组织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教于乐,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素质拓展的一个渠道。作为学生工作者,要积极组织学生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讲座、辩论赛、趣味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学生们都会积极参加,展现了研究生的精神面貌。如今学生多才多艺,特别是一年一次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班级晚会等,都为同学们搭建了施展才艺的平台。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参与人际关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会生活,只有真正反映生活、接触生活,才能真正认识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学生社团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新阵地和载体,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了良好的同学感情。例如,每年我校都会举办“支教社”活动,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同学们共同备课,互相帮助,通过支教,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发挥了特长,展现了才干,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2.3 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变“管理”为“引导”,强化“自我教育”

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就是要在校园环境中,通过学生群体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方法,在管理系统中尽可能大地发挥学生自律作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肯定学生具有自律意识和能力,以自身素质、情感和意志等学识和心理品质为工具去管理自己,在自觉塑造自我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情绪、行为和认知。针对“90后”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极端,不善与人交流等特点,我校创新性的提出“党员联系宿舍”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以班级党支部为单位,每个宿舍指派至少一名党员做室长,做同学的知心人,发现问题及时与班委、辅导员、学生主管老师沟通解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日常学生事务,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律氛围,提高学生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变“管理”为“引导”,由“他律”到“自律”、再由“自律”到“自为”的飞跃。学生党员是学生与学生管理者之间的信息联络员,是学院和学生的一座桥梁,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承担着民主监督与信息反馈的任务。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成为展现学生思想状况的窗口,成为联系党员和普通同学之间的桥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试验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极大成功。

2.4 加强服务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3]”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是“点火人”,在“点火”中实现育人。现今,我校辅导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辅导员多数是教授、副教授,学生管理和业务工作“双肩挑”,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同时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科研之余对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不断加强素质培养,用自己的正确思想,优良品德,良好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需做到以下四点:(1)要有知识素养,善于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2)职业素养,辅导员要勇于奉献,爱岗敬业,主动关心亲近学生,对学生的困难热情帮助,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3)心理素养,辅导员要完善自我意识,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培养为学生服务的意识。(4)创新意识,辅导员应有探索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从观念转变、学生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动性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运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学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8(2):47-49.

[2]刘勇.学生管理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J].思想教育研究,2010(5):72-75.

[3]曹红战.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29):60-62.

上一篇:浅谈银行业的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小学教育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