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跆拳道训练看传统武术――小议系统训练

时间:2022-09-30 03:35:01

从竞技跆拳道训练看传统武术――小议系统训练

传统武术还能不能打?这是一个让无数人讨论过的问题,几乎每一个以传统武术自居的拳师都敢说能打,不服来找我,可是珠海意拳的刘斌三上擂台,以及武林大会形意拳冠军,在武林风上败给练拳击的出租车司机,这一切不知是否让那些说传统武术能打的人臊得慌?传统武术肯定是能打,问题在于跟谁打?能否上得擂台?能否发挥出传统武术的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武学训练的观点有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还谈不上成熟,变化中有我对武学的体悟,也有反思。但主要是来自于我的挚友,国内知名的跆拳专家孔凡伟先生。孔先生是一位有能力、有成就的跆拳道专家,他原籍山东的牡丹之乡菏泽,出身于杂技世家,少年时代到少林寺武馆投师学艺,考取了武术体院,毕业后来东北发展,最早的时候他是在齐齐哈尔市下面的讷河市(县级)下的老莱镇教武术散打。起初只有两个学生,一教就是半年多,学生才逐渐增多,此后的几年中,先是改教跆拳道,然后由镇教练、县教练到市教练,事业上实现了三级跳一般的飞跃。他早年的弟子有在外省做省队教练的,有成功立足于大城市创办连锁道馆的,有获得全国冠亚军的。2007年黑龙江省举办的中俄散打对抗赛上的一位全国散打冠军,也是他早年教散打时的学生。在担任齐齐哈尔市跆拳道教练以后,短短二三年时间,使齐齐哈尔的跆拳道队伍由黑龙江省七支队伍中排名倒数第二,一跃成为第一,并且其实力始终居黑龙江省各地市跆拳道队之首,如果要我来评价他,那我的评语是――雄才伟略!

这样一位有成就的优秀体育教练,跟我有相似的教学经历,就是我们都曾被一些谣言伤害,他在没担任齐齐哈尔市教练以前,黑龙江省九运会的跆拳道比赛在齐齐哈尔举办,因为担任齐齐哈尔参赛队伍的教练招人妒忌,有人在体育局领导处说了很多话,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当时黑龙江省刚刚引进跆拳道项目,许多人是由武术、散打或其他项目改跆拳道,所以我们在跆拳道方面的教学能力是被打了问号的。直到2003年以后,我们才彻底从谣言的困扰与阴影下走出,那时孔先生带领的队伍几乎每一次在全省的比赛中都可以收获75%到80%的金牌,他带女队员两次远征韩国,参加世界青年女子跆拳道锦标赛,第一年拿两个世界第五,第二年则获得世界第三,此时,我们见面他才真正开心大笑,说:“我不会跆拳道,可我的学生比赛就有牌”类似的话,估计只有曾被谣言困扰的同道中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苦与乐吧!

可2007年底与他见面,他说的话吓了我一大跳,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以为以前的教学水平很高,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系统训练。他以前的学生凑趣说,那咱们以前的训练不是瞎练吗?他答曰,可不就是瞎练呗。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或孔先生掌握了什么秘密,让一个曾经忧谗畏讥的人可以把自己以前的一切功绩与成就都完全否定了呢?我一直存有这个疑问,可每次与他见面或者有许多学生围绕或是抓紧一切时间向他学习新的电子裁判技术,一直也没有机会向他求教,直到2008年省比赛结束后回程旅途上。在黑龙江省的竞技跆拳道项目上,各地方都有强者,但在整体实力上,则以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哈尔滨等地比较强,从2003年到2006年,四年的省比赛中,齐齐哈尔都收获了75%以上的金牌,2007年比赛,齐市的大批老队员被输送到省队被交流到一些新建队的地方以及考学等,所以2007、2008年底的省比赛,齐市虽稳获金牌总数第一,却不再占有75%的绝对比例,这两年在黑龙江省各地方都属青黄不接的状态,唯有大庆队保持强盛状态,此外佳木斯的一家道馆也异军突起,令人瞠目。在比赛回程的火车上,说起训练问题,孔先生特别警告我别只看别人强,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过早的对学员进行实战训练。可是不抓实战抓什么呢?我问。他答说,你那几个孩子应该尽快地把速度提高上来。我又问,那7岁左右的孩子是否应着重练反应能力?16岁的孩子着重抓力量?孔先生点头。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没有明白,我当时也不甚了了,只是以前学过现代体育训练理论,等到后来的闲聊加上我的思考,才明白了“系统训练”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坦白地说,在黑龙江省竞技跆拳道这一块我没有服过谁,曾经让我震撼过的跆拳道队伍只有辽宁的丹东海燕,那是一支俱乐部队。2005年我作为教练带自己本馆队员与齐市二线队参加亚跆联精英赛与之相遇,颇为震撼。2006年我代表齐齐哈尔医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与之再度相遇,其表现平平。黑龙江大庆队虽然很强,但其主力队员多是靠与外地交流得来,自己培养得少,加上他们属于体校,强也正常,相对来说让我最刮目相看的还是佳木斯的道馆。须知,不是风云生吹牛,我的训练基地是齐市后备人才的第一方队,不说我输送出的队员有全国冠军,就以本馆学生而言,只要我带出比赛就必然拿牌,能让我另眼相看,那就说明他不是一般的强。

那么,佳木斯的道馆,大庆队、丹东海燕,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他们为什么这么强?其实这几个队,包括我自己的训练基地之所以强,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以佳木斯的道馆为例,他们的教练在火车头队训练过,他训练学生的方法肯定有很多先进的地方,但把我见过的几个强队放在一起比较,包括我的馆,大家共同点就是主抓实战训练,而相比我的馆,另外几家馆与大庆体校更加注重实战,有参观过他们训练的业内人士形容说他们“说是壳(磕)”……这种训练主导思想说起来与中国武术界一些人提出的“实战功能只有从实战中练”是高度吻合的,这种高强度实战训练培养出的队员,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悍!极其的强悍,它的优点在于,这种训练并不是只培养出一两个强手,而是整个队伍整体都强且悍。

在对之赞叹之余,静下心细品,深入的思量,我却发现了一个颇奇怪的现象,就比如说大庆队,他们打掉的几个齐市的队员都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的,就是说这些悍将一旦遇见一些心理素质好的,包括是一些平时看来很淘气的队员则还是必输无疑,在2008年比赛中,齐市金牌25块排第一,大庆9块排第二,佳木斯的道馆大多数队员都进了前三名,可金牌只有两块,还有一个现象也很奇怪,佳木斯的道馆在2007后比赛中就有卓异的表现,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儿童组。按理说,一年后的2008年比赛他应该有一部分队员因年龄增加而升组,在少年组中形成一定的优势,可实际上2008年其优势还是在少儿组,在少年组并没有形成应有的优势,也就是说去年的在省比赛中拿成绩的很多孩子,今年没有来,没有参加比赛,或已经是放弃不练啦……而这一点,在2007年比赛结束后,因为我注意到佳木斯少儿选手的优势,提出建立少儿选手的培养与贮备机

制时,孔凡伟先生就预测过。说佳木斯的少儿选手走不远,不足以作为少年组选手的后备力量,如今其预言果真应验!

说了这么多跆拳道的事,我的目的还是要谈传统武术的实战训练,而在这一点上跆拳道的经验也是传统武术的前车之鉴。在武林大会上,以及意拳的刘斌,他们在台下练拳都像模像样,可为什么一上场就抡王八拳?往更远了说,中国的散打运动原来称散手比赛,许多参赛者也是从武术中转过去的,可为什么最终发展成拳击加腿加摔了呢?这次到佳木斯参加省比赛,见到了陶政宏先生,他给我讲起了他少年时代的往事,陶先生创立空拳,否定传统的武术形式,惹了不少骂,可实际上他本人有深厚的传统功夫的功底,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七星螳螂拳都有相当的造诣,当年他与一众师兄弟随师学习少林拳,有了基础后,师父安排他们打实战。为了安全,师父特地买了厚拳击手套给弟子们使用,可这一戴上拳套,不出几天,少林拳的招式也就见不到了,所有人都抡上了王八拳,等练了半年再看,所有人不再抡王八拳,改成了直摆勾。事实上当时散打运动刚出现尚未成型,也没有人教他们拳击,他们近似于直摆勾的技术完全在实战中自动形成的……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传统武术缺乏实战训练,其实传统武术里有很多人不缺实战,可他们练的是传统技术,到了该实战的时候却是弄一副拳套戴上,抡吧,大家不要小看这么个拳套,就是它,使传统武术的技术训练与实战难以弥合,于是就形成了练武术技术,打现代实战的尴尬现实!

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专业的跆拳道怎么训练,实质上真正专业训练主要是指省体工队以及更高的国家级训练队的训练方式。例如前面说的大庆队以及佳木斯的道馆,因为其主教练都是国家级队里训练过,所以他们虽是市一级的体校与属业余的道馆,其训练方法却是代专业的,基本的实战训练为主以及围绕实战进行的素质训练。可就齐齐哈尔队与大庆队一类的队伍的性质来说,它们属于为省以上队伍培养后备人才的队伍,像齐齐哈尔队就擅长自己培养队员,把一个队员从无基础状态一直培养为专业强手的水平。相比于大庆、佳木斯道馆的方法,齐齐哈尔的特点就是更注重基础训练,在齐齐哈尔的历史上曾有一批老队员其基本技术的训练时间用了一年多,没让队员接触实战与比赛这批队员在到全国各地的交流中,曾被广东、北京等地的专业队争相留用,现在这批队员坚持下来的都在全国性的业余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参加专业比赛的也都具备全国前五名以上的好成绩。他们的技术已经不能说是“练”,而是“磨”出来的,仅基本技术与基础素质就要磨上几个月、半年,然后是配靶、引靶,在动态中磨技术;再练护具靶。用人的身体寻找实战的味道……这样一步一步的模拟实战、接近实战,这样磨出的技术可以说是精雕细琢,且符合实战的要求,表面上看我们的队员实战似乎比别人少,可实际上这样训练出的队员技术素质十分优秀,打起来十分有章法在比赛中即使已经处于劣势,也可以在纷乱中听取教练的战术指令反败为胜。相比之下,那些着重于实战的训练对学生的竞技水平的提高是十分快的。可当他们遇到那种精雕细琢的技术型的选手,就明显看得出其技术的粗糙,必败无疑,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适智者胜”!

再看传统武术的实战训练,在我的诸多师父中,谭景龙师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他少年时代喜欢打架斗殴,十六岁时在祖父的教育下洗心革面,不久被同学的叔叔崔师父收为弟子传授形意拳,后来被崔师父郑重介绍到齐齐哈尔市老朱家形意拳的刘玉文刘师父门下学习,由刘师父的大弟子王林先生带领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形意拳的基础,再后来与老朱家形意拳传人朱国江祖师的亲外孙王忠谦先生结识,受到王先生赏识,王先生将门下弟子交给谭师带领训练,而自己专心传授谭师一人。对谭师传授一些比较高层的功夫,都是由王先生亲自带谭师到朱国江祖师家中学习,而王先生对谭师的传授,基本上就类似于齐齐哈尔跆拳道队的训练,手把手的给谭师拆解拳法训练实战技术……按道理说,传统加功夫修炼的主流思想还是偏重内在的修为,对于技术则力求简捷,说起来颇有截拳道的味道与内家拳主流的修炼思路。老朱家形意拳就是偏重技术,偏重形式的嫌疑。我也曾与一些内家名师交流,介绍老朱家拳法,听者多不屑一顾。可至今就我所见与人交手最干净利落,最能体现传统风采的,唯我谭师一人而已!

就是武林大会所见,在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的比赛中,也有些选手表现出了传统武术的风格,但这些人有风格,打在对手身上却没有效果,更多的选手可以打出效果。却拖泥带水,让观众失望。实际上就技术来说,传统武术的技术中包含手、眼、身法、步等要素,而在打法上则应是奇正相生正门打法与奇门打法交互运用,正所谓“有力走中间,无力走两边”。这些要素,现在在武林大会评委身上有所体现,但在选手中则一点未见,就以八卦选手为例,其身法不同可谓不活,其手法不可谓不快,但你脚下步法没到位,又怎能打出效果?武林大会形意拳冠军黄大鹏在武林风与拳击司机的比赛视频我反复看了几遍,他表现出的技术主要还是散打,同时也运用了形意拳的劈拳。按照一般文章中宣传的,劈拳练好可以一下将人钉住,或一拳劈飞,很显然黄大鹏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且他手眼身法步均不到位。按道理说,形意拳的修炼哲理是中国传统道家学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行进程序。具体说,它的三才桩可以视为一个静态下的整体功架。五行拳则是让功架动起来,而十二形则是完全的活的功架运用,即便说一个人的劈拳不能把对手一击而飞,那么以虎形将对手化开,再想攻击对手则如入无人之境,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然而……

我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形意拳是什么样的?就如李仲轩前辈所说,他的师兄的劈拳可以一下将械斗的村民钉住,可我们恕个罪问一句,丁前辈的劈拳能否把唐继禄、尚云祥、薛颠这些老祖宗钉住?说白啦,有些人练拳不如说是在做梦,梦想着一个桩站十年,神功大成后一拳打飞一世界人,可是你的拳里没有了手眼身法步,精神意气力,不明白奇正相生关系,那你的拳是什么?与散打、拳击比除了没人家训练科学、细致外,还有什么区别?

民间武术强调内在修为,这本身是正道、王道,可若因此忽略技术,则不足取法。所谓的内家拳,就是能从技术中练出功力与功夫的拳,是拳功一体的拳。可以说拳是动态的功,功是静态的拳,练拳应该是动静兼修,不可以偏执于一端。而若从实战的角度说,动态的拳才是实战功夫的形式。我们的民间武术蕴藏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斗争智慧,是全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不仅仅是所谓的功力,还有很多技术技巧是可以让我们在特定条件下以弱胜强,绝处逢生的救命法宝,如果没有了这些,只知道从正面硬干,那么最终我们还是要归顺于“直摆勾”,民间拳师中不乏务实者,可这些人也要反省,他们一边吹嘘师父、师爷的威猛,一边直接发个拳套给弟子,让他们硬干,干到最后呢?还不是直摆勾?你那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师父、师爷?说到底,教徒弟站上几年桩,练几年拳,然后发个拳套直接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它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它的弊端一是上面分析的,以拳套割裂了自己与传统武术的技术的血脉联系,另外一方法这种粗放的实战训练走不远。这个道理就如同中国前些年的学龄前教育,中国的托儿所、幼儿园原来就是看孩子,后来孩子家长希望子女能在幼儿园、学前班学到些东西,于是一些幼师就把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教给孩子,可是等孩子到小学一看,教的东西都学过,都会,也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开始溜号,从此养成不学习的坏习惯,再想改则很难很难!武术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你永远是一成不变的训练,即便是武痴,也会认为你保守,离你而去。总而言之,专业训练比民间的武术传播多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目标远景,专业队有明确的远景,而多数人学习传统武术不知将来能干什么:二是系统训练,专业队有套目标明确,却又常变常新的训练计划可以强制执行,而传统武术师徒关系则相对松散,不能强制。我接触过北京一所中学的孩子,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已经练习了五年跆拳道,十四岁的孩子已经练习了八年跆拳道。反过来再看中国的民间武术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有哪位名师门下弟子可以跟师学艺一学八年?

我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引导消费,不能说别人要速成我就给速成,别人要实战我就直接干,当然入门先站三年桩更不可取。民间的拳师应该自我反思,想在武学上有所作为的师父更应敞开门户,走出来多看看别人的优点,立足于长久,树立培养世界冠军与真正的武学传人的远景,期以五年、十年之功,铸造无敌利剑!!!本文仅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武术界同道师友评语、指正!

上一篇:我看传统武术之低效 下一篇:提高身体素质就是练功夫――重读《道新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