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传统武术之低效

时间:2022-10-23 11:15:05

我看传统武术之低效

几个月来拜读了《精武》上一系列关于传统武术“低效,不能打”的文章。对于传统功法是低效的一说,本人认为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的是什么人

我认识一位老拳师,年轻时是当地拳击冠军,应该说很能打。他教过的人超过两千,两千人中,有的是票友,有的三分钟热度,真正的弟子才六个,入室弟子三人。那么这三人水平怎么样呢?拳术的修为是没说的,出手速度,力度比之职业选手也毫不逊色。但他们都极少进行格斗训练或格斗功法训练。为什么?老拳师不是没有教。但这三人,一个拥有三家工厂,一个是身居要职的公务员,最差的一个前段也有猎头公司开价40000元以上月薪请他跳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时间经常格斗?而且像我这种毛头小伙要和他们打,他们才懒得用玉器碰我这瓦缸。古语有云:穷文富武,能练武的,家底必然不错。君不见前代名家,或到处访明师,或跟随明师数载而得真传,如果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你还有这心思吗?一个师傅,手下也少不了几个富人,家里缺什么,有人自动送来,教拳肚子饿了,有人请吃饭。搞个什么活动,也少不了他们赞助。这些人一般在弟子中都学的较好(生活条件优越,孝敬师傅多,师傅对他们自然也较好)而这些人却恰恰很少有出手的机会,一般出身较富裕的他们都不好勇斗狠,也不用为了教拳谋生到处砸人场子。就算他们初衷是想学格斗,实际上也只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故此他们就算学了格斗功法,最终练的也是以养生为主。所以,就算学了格斗的功法,用上的人也很少。

教给什么人

有人说,那么当师傅的一身打人的武功,总得传给人。而且弟子中若无人能打,又怎么会有人来学?但每个人都教,那是不可能的。哪有这么多时间对每个弟子精雕细琢?而且大部分人都是票友式的,怕也吃不了这苦。选的人首要的当然是能吃苦(废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钱!为什么?除了下文要说到的原因外,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将来不会抢自己儿孙的饭碗!若自家的孩子真是学武的料,当然是尽心尽力的教。但真要交手,还是叫别的弟子去,毕竟别人的孩子流血比自家孩子流血好。师傅在世时,弟子们当然对师傅一家毕恭毕敬,问题是师傅两脚一蹬后,就难说了。师傅死后弟子一窝蜂地否定师兄弟,争谁是正宗的例子不胜枚举。若师傅死后,这几个能打的弟子要争地盘,拿出当年实战的例子作招牌,说:师傅的儿子都不如我啊,每次交手都是我去而不是他去。师傅家孩子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去?选个有钱的,至少这种人丰衣足食,将来和师傅家孩子争饭的可能性较低。而且一旦不当“打手”了,这些打人的功夫丢的也快。我认识过这样的一个“打手”弟子,问他那些打人的功夫还练吗?他回答:“几十年没练了,啥样子都记不清了。”而且,为了防备真有那么一天,师傅还要留几手给自家孩子。保证真要交手,儿子能轻松取胜。那位“打手”弟子自己也说:“自己虽然能打,但比起师傅的儿子差很远。那些功法他学得比我多、比我全,练得也和我们不一样。”

练功难的难题

功法有了,可我们怎么去练?首先是时间。按一般的观点,参与格斗的最佳年龄是十八到三十岁。让我们以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为例来说吧。高中时代,为了高考,参与格斗训练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大学,也就低年级能玩两年,到了大三大四,考研,求职。很多朋友在那段时间,都说考研,求职老在脑海绕来绕去,根本没法集中精神,练了也白搭。出来工作,开始一段要适应社会,转变角色。跟着就是努力工作,继续充电谋求发展,跟着就是为人夫,为人父。能有多少时间?如果按传统武术说法,四十左右到达顶峰。那时双亲已老,儿女却未成人,心头顾虑重重。加上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就算有这个实力,怕也没这份雄心了。而且格斗的功法练起来辛苦,消耗精力也多。工作了一天,做完家务后还能有多少精力去练?要边行格斗训练的话麻烦更大,首先,要召集几个水平相当的人(总不能提着两套铠甲满街找人比试吧),还要有共同的空闲时间和精力,以及场地的问题。由于格斗训练消耗的精力多,身体损伤也会有,练习完还要有时间去恢复,故此要有这样的共同时间并不容易。最理想的是周六打完,周日休息,问题是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双休日?又能保证一周的工作后还有精力打一场?还要面对同事对自己经常鼻青脸肿的异样眼光。有人说,和朋友一块练难,自个练总可以吧?这就涉及场地,器械以及上面提到过的,钱的问题。一些功法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固定的器械,另外一些站桩类的东西,需要一个开阔而没人干扰的地方,这就很难在广场、公园等地练习。我有的朋友人晚上在家打沙袋、在楼下小区练有跺脚的拳法被投诉噪音扰民。有朋友更有站桩时有人在背后放鞭炮的经历。后来我们谈起这事,说如果在城市要找个不受干扰,开阔且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器械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个送天台花园的顶层复式单元。说着说着,一个朋友总结道:“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啊!你想想,探访明师,要钱不?拜师学艺,就算不用交学费,请老师吃顿饭,逢年过节送点礼,要钱不?搞件顺手的器械,要钱不?练功器材,要钱不?如果遇到工作不顺利,今天还担心明天的晚饭在哪,你又怎么有心思去练?”朋友这种说法虽铜臭扑鼻却让人无法反驳,毕竟练武是要钱的,器械、营养、心态、场地,分辨谁是明师(有钱,多见几个师傅,自然不容易受骗),都离不开钱。前面说到有钱弟子练得好,原因就在这里。一般人每天挤出点时间不容易,拿来练格斗既伤身子又不能当饭吃,不如多练养生的拳、桩,保养好身体在职场打拼。

练好了用在哪?

就算条件都具备,能练好了,那么这一身本领有何用武之地?用来和职业选手交手?就凭我们每天那点业余时间,怎么对抗天天正规训练的职业选手?有人说擂台打不赢,因为规则不许我们戳眼击裆,我们比街斗!然而大家都知道,每天正规训练8个小时的职业选手和每天工余练一点时间的民间选手,他们在力量、速度、经验方面的巨大差距,在条件公平的情况下,民间选手绝无侥幸之理。那有人说,我们练了来自卫。那么如果你是歹徒,你会选个五大三粗的青年还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奶奶来作案?答案不言自明。再者,就算真要对一五大三粗的青年下手,如果硬来,想必有足够的把握把人制服,要么人数占优,要么手持凶器。无论我们怎么去练空手入白刃,当我们真的要去面对寒光闪闪的凶器时,又有多少人能毫不犹豫,毫不恐惧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就算一把粗糙的火药枪或弩,都能让我们苦练了一辈子的武术毫无用武之地。就算面对的只是一把小刀,歹徒在暗你在明,当你察觉时小刀可能已经顶在你的胸口了。(还要在这说句:现在书上教的夺

枪术大家看看就好了。很多书上持枪者的持枪动作极不专业,破绽百出,纯粹是电影里的耍帅姿势。现实中绝对没有人用这样的持枪姿势,大家看了乐乐就好。某名家的武术教材的照片中有他制服左轮的照片,该的持向前伸出。但左轮枪一般就在腰间发射,稍加训练的人都能用快速左轮在零点三四秒内完成从垂手站立到射中五米外的人形靶的动作)有人说,练武不是能加强反应吗?但有人能保持任何时候都高度警惕吗?遇到朋友高兴多喝了两杯,连续加班了几个晚上,生病乃至路上走过的漂亮女孩都能降低你的反应。最重要的是,主动权在歹徒手里,他绝对可以挑选合适的对象和时机。如果是女性,除去身体条件上的弱势,职业装的套裙,高跟鞋都会削弱女性的格斗技术。虽说格斗技术能让我们反抗更长的时间,增加被救援的可能,但减少去危险的地方,家里多增加防盗设备是更安全的做法,毕竟预防胜于反抗。至于有人提倡身上带短小的武器,我向当警察的朋友咨询过,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管制器械,想带在身上可得先三思。

――对于现今的传统武术,很多人都指出其“不能打”,并开出了多进行对抗训练的药方,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味“药”还不是那么容易吃的。

现代民间武术交流的困难

有人曾请笔者和几个朋友去参加一格斗活动,坦白说这位主办人曾是省级散打运动员,请来的人水平也不低,规模不小,比赛护具也齐备。举办过多次,组织也较有系统。但被笔者的朋友婉言谢绝。我们见此也跟着拒绝。这位朋友事后才说,虽说这比赛已经比较正规,但是由于主办人曾是专业运动员,规则放的宽,比赛的强度也大,也没有医生在场。最主要还是这位主办者并不富裕,出了什么事想索赔也索不到多少。至于一般的民间切磋,有时也会闹出麻烦。其中之一就是裁判。有次我去参加一切磋(就是找块地,两套护具)由于已经傍晚加上现场较暗,裁判居然没看见其中一方流血,直到我看见地上怎么有几个黑点,才看见血已经流到地上了,幸好没有大碍。有一次我上场就更憋气,对手技术比我弱,力量也逊于我,但比我高,手就有我的脚长。每次我贴过去,他就用摆拳连连有意攻击我的后脑(事前说好不能打后脑),而且他进攻也是这样,我几次向裁判提出,裁判却若无其事,对手也是照打不误。最后我趁他出脚时用肘猛击他的脚背和脚趾,让他无法比赛才取胜。事实上,由于这种私人比赛参加的都是比较好的朋友,很难拉下面子真的去警告。所以这种性质的比赛,所谓的裁判也只能是控制比赛的节奏,难道你还能对别人罚款,禁赛不成?加上大家平时所练不同,有人击中两拳后第三拳就放轻以免伤害对手,也有人对手倒地后还加一脚或使用擒技。打红了眼后,很多时候这些动作下意识就出来了。尽管真正受重伤的机会不大,只是这样的意外一次就嫌多了。

而现在互联网上有不少武术论坛,这是好事,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互相交流武术的经验和心得,我也从中认识了不少好朋友。但也产生了不少网上“高手”,动辄高呼,不服的到XXX找我!看似勇不可当,有前辈们当年“台上交手,性命攸关,若有闪失,生死勿论”的豪气。但实际上,谁会为了几句话就千里迢迢地跑过去交手?而且,谁敢保证对手是谁?黑帮老大还是公安干警?不过,倒也真有人去过,我有个朋友,就是网上有个“名师”向他辱骂并挑战,对手本以为两人相距上百公里,打不成可以拿个彩头。谁知我朋友是经常到当地出差,就果真打上该武馆去。对手一看不妙,借接电话躲到后面去,两个弟子上来车轮战,拼命消耗他的体力,不让他休息两人却轮流休息。直到我朋友气喘吁吁,“名师”才接完电话,但还是不敢动手,吹了一通牛皮了事。但这和我另一个朋友见到的事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同样也是网上两人吵起来,两人真约好了在某处一对一交手,我朋友正好离那近,于是就跑去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现场某武馆大旗迎风招展,十来个身穿某武馆衣服的青年杀气腾腾,有的还手持棍棒。为首的看见“可疑”人员就上去“盘问”,还用照相机拍照,其他人则在两侧取包围之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黑帮抢地盘。幸好另一方最终没有出现,否则还真不知如何收拾。交手是如此,就算是相对温和的推手,也有些老拳师推输了,面子挂不住用散手,还振振有词说:“你也可以打我啊,打坏了算我的。”哈,可这一把年纪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别说口头承诺,就算有书面保证,闹上法庭还不是咱们吃亏?

组织较正规的比赛的难题

笔者有朋友曾组织过传统武术的对抗比赛,笔者也在其中帮忙。在此说说其中的困难,也看看大家有没有好办法,毕竟大家的愿望都是发扬传统武术。第一就是找参赛人的问题,若是私人身份参加还好。以拳会名义出赛的话,很多人可能就会犹豫。毕竟在没有必胜把握时,参赛很可能是以本派声誉的受挫来成就唯一的胜利者。但如果全部以私人名义参赛而没有拳会的名声,比赛就失去权威性,也很难得到赞助和支持。对一场比赛来说,取得赞助是第一位,有一帮人去安排,处理各种事情次之。第二就是参赛者的资格问题,也是技术上最难办的问题。为了胜利,有人请来体校生或专业运动员压阵。就算不是武术专业的学生,普通人也很难敌过他们过人的身体素质。有次比赛,主办人请来了四位体校学生参加四个级别的比赛(男子按体重分三级,女子人数少不分级)。四个人皆非武术专业。是到了现场才看规则,学动作。结果,男子轻、中两级两人都入三甲。重量级的选手是因对手裁判的些许偏帮和熟悉规则才惜败,而且对手本人也是体尖生。女子组的总决赛有点滑稽,体校那位推铅球的女生以180cm,85kg对阵对手的150cm,40kg。结果是体校生随手一拨,对方就踉跄几步,轻轻一按,对方立扑地上。当时我们就谈到,如果在比赛中,有人为了求胜而请来这样的人,主办者应该怎么办?核查每个人的身份是不可能的,也很难有个清晰的文字标准界定谁是职业选手。难道凭感觉或他在比赛中用了某些的招数?如果你说他们套路动作不标准,人家说不定还会说,我就这样练,觉得不对咱上台过几招试试。笔者就看过某次两派交流中,虽然说好是学生交流,但一方上去的全是教练,另一方上的是学生,但却来了两散打运动员作后备。也有某人去年代表甲拳馆一举夺冠,今年以乙拳馆的名义再创佳绩的情况。第三就是裁判的问题,这种比赛一般是在同地区的不同拳种或附近地区的同一拳种间举办,裁判员和选手间难免沾亲带故,输了谁都有借口。我就见过比赛中有师母裁判徒弟比赛的事,撇开个人品格,这样的组织安排就难以让人信服。

而且为了在比赛中求胜,为了拳馆、门派的声誉,就很可能做出损害弟子的事情。比如为了胜利,练习强度超过弟子的承受能力,为求速成而不顾弟子身体的磨损。职业运动员这样做有其原因,但我们作为业余者为了求胜不顾身体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我们爱格斗,可格斗爱我们吗?身体弄坏了怎么办?有的师傅让未成年弟子参加一些强度较大的比赛。我就见过比赛还设儿童组的,十岁出头的孩子带着护甲在台上打,应该一展身手的师傅却在下面高谈阔论。还有上面说的某武馆十几个弟子去“比武”的事,大家想想,没有馆长的首肯,武馆的旗子能随便拿出来吗?若对方也是来上一帮人,打起来了可是可惜了一帮大好青年啊。

说了这么一大堆困难和危险,我并不是阻止大家进行格斗训练,只是将我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也为“不能打”的武术辩护一下。毕竟时代在改变,武术也必须适应环境。在用的方面,在冷兵器时代阵法出现开始,武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现代生活中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去使用武术的格斗功能。就算对于长期习武者来说,格斗也不可能是一生的事,我们总不可能满头白发了还上擂台吧。但习武强身健体却可以是一生的事。借用一句话,我们不可以一辈子玩格斗,却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练一辈子的武术。我第一次拜访前面提到的那位早年的拳击冠军时,当年老报纸上那位意气风发的拳手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早年的胜负也已如过眼云烟。真正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86岁的老人还能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舞动起数十斤的器械依然得心应手。这难道不能是武术的魅力吗?

上一篇:风云生答《精武》编者问(一) 下一篇:从竞技跆拳道训练看传统武术――小议系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