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30 02:09:31

高中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智力和体力发展最关键的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高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体育作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不仅能提高学生素质,增进健康,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培养策略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在目前学校体育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广大高中生人人皆知,能将认识转化为行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很多学生对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浓厚,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怕苦怕累,由此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再加上受到教师批评和失败的评价等诸多原因,致使他们产生失败感与自卑感,丧失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锻炼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指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个综合体,这一综合体是在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越多样,掌握的知识越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越全面。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革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之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对高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体验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跳远教学中,教师根据高中生竞争好胜、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具有挑战性的跳远比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自主学习、锻炼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首先必须多练、多活动、多探索,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基础技术掌握得好,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要诚心、热心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中结合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增加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健身性及实用性,不仅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技术,还要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精神都得到良好发展。在教学组织上,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或让学生准备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自由编操,自己安排课中的游戏,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体育课是一个小的“社会”互动场所,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每时每刻都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群体联系间,这为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为人际交往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提高自我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安排些游戏性竞赛,通过个人或小组间的竞赛,让学生体验同伴间的互助、对手间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经历过失败的挫折,为日后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为两个过程:“教与学”的过程和“学与用”的过程,运用已学知识、技术于体育中,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瑞堂.对“自主学习”教学的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03.1.

[2]马凌.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体育科技,2002.6.

上一篇:基于课程难度定量分析下的四边形比较 下一篇:关于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