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

时间:2022-09-30 12:05:17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

【关键词】有效性 教学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37-02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的创设往往“变味”或“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灵动的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要注重“真”

教学情境创设首先要“真”,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虚假的情境。情境虽然是虚拟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有些教师有时在创设情境时没有考虑到情境的真实性,结果不仅没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对“一定不能”这一内容的教学,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准备了一个根本没有红球的盒子,却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幸运摸奖游戏,能摸到红球的同学,老师将奖励一支笔!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去摸,结果谁也摸不到红球,自然没有人能得到教师一支笔的奖励。于是教师得出以下结论:盒子里没有红球,一定不能摸到红球。就这样完成了教学。看似教学设计很巧妙,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个情境却是对学生的欺骗,明知没有,还要设置有奖摸球,学生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真”,要让学生信服。

二、创设情境要力求“趣”

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一课时,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

一个巧妙的问题形成了学生渴望解开“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这个奥秘的心理状态,学生立刻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引发了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三、创设情境要追求“近”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就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捕捉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拿出一个火柴盒,然后告诉学生:“我可把全班同学都请到这个盒子里,大家信吗?”

学生都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老师,摇摇头。

教师故作神秘让学生闭上眼睛,数一、二、三,让大家把眼睛睁开。

一位学生马上喊道:老师,我明白了,我们的教室就像个火柴盒。

全班学生恍然大悟。

随后,教师把教室比作火柴盒,指导学生在教室里计算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的面积,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更是为后续教学中求教室实际要粉刷的面积(扣除门窗、黑板等面积)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境印象最为深刻,记得最牢。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投身到具体情境中去获取知识,进而提高数学能力。

四、创设情境要突出“活”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在生动的情境中蕴涵着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触景生思”。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经过思考,学生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就可以求出体积来了。

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也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学生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了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

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并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总之,教师要立足数学学科的本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有效的数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真正使情境创设有价值、有实效,让数学课堂高效而富有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秋冬美妆MUST BUY 下一篇:NBA30强,哪支球队让你最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