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探索

时间:2022-09-30 11:35:40

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探索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挖孔灌注桩基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挖孔桩具有施工工期短,工艺简便,受气候环境影响小,受力传力明确,不受地形条件限制等优点,与其他桩相比较经济。

1.桩身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及其原因

1.1浅层严重离析缺陷

混凝土在距离桩顶位置1.5m~3.5m形成严重离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有:1)施工人员在浇注,到离桩顶较近时易产生麻痹思想,放松对浇注质量的控制、振捣不到位。2)夜间施工时不加串筒和导管,直接用推车倾倒混凝土,从而一部分石子落到钢筋笼外边而堆积起来,待浇注到这里混凝土已经凝固,振捣也不密实形成离析状。

1.2中层缺陷

此类缺陷一般深度在桩身中间位置,缺陷反射明显,位置很好判断,一般不会误判。原因可能为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油毡掉入孔内,由于在夜间施工,没有清理干净,就继续浇注而形成。

1.3深层严重离析缺陷

此类缺陷位置距离桩底较远,一般在大于3.0m时,与中层缺陷类似;距离桩底较近即小于2.0m时,缺陷反射容易与桩底反射混淆,如果不加以认真分析,则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2.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2.1严格控制桩位的确定

挖孔桩施工前,要以现场经确认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为基准,浏放出各桩位中心点,并以牢固的标记固定起来,开挖时,还要再一次对桩基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允许桩位偏差小于或等于50mm。

2.2严格控制挖孔桩的护壁施工质量

挖孔桩的护壁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挖孔桩成柱质量,甚至关系到挖孔桩的成败。护壁有三个作用,第一是确保桩基成型;第二起着挡土作用,使孔壁不会垮塌,保障在孔中施工者的人身安全;第三是起着隔水作用。

2.3认真做好桩芯混凝土灌注工作

挖孔桩在桩芯混凝土灌注前,要将孔底虚土、沉渣清除,将孔内积水抽干。桩长、扩大头尺寸要大于或等于设计值,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0.5%,桩径允许偏差小于50mm。准备混凝土灌注前,若孔底扩大头仍有少量积水无法抽干,可向孔底抛洒干水泥,用振动棒将干水泥打散,将准备好的低塌落度的混凝土立即倒入孔内,认真振捣均匀密实。混凝土下料需采用串桶或泵送混凝土软管,垂直灌入桩孔内,下口距浇筑面不得大于2m,否则骨料与砂浆分离造成混凝土离析或避免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引起孔壁塌方。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cm~10cm;为防止产生施工缝,混凝土浇灌前需检查备用电源、备用振动泵等准备情况;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一般50cm~100cm振捣密实。

2.4降水处理

挖孔桩施工的降水,可根据地质情况采取周边井点降水和井下辅助降水,定期检查沉降观测结果,如降水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2.5处理流砂流泥

流砂流泥可在地质报告中发现,一般地表水以下的粉土容易产生流砂流泥,处理流砂流泥的办法如下:护壁模板改为50cm或30cm高;用Ф16或Ф18竖向支撑,然后用稻草或麻袋填塞堵泥,起到堵泥砂、滤水的功能;护壁混凝土提高一级强度等级浇灌。

2.6验岩及入岩问题

验岩及入岩是确认桩底岩石是否到设计岩层以及进入岩层的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有些工程中,地质情况复杂,桩底周边入岩位置不在同一水平处。由地质勘察单位负责确认岩层深度较为恰当,这样可确保挖孔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保证施工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桩成孔工作的劳动条件比较差,施工时应特别重视流沙、流泥、有害气体的影响。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桩孔施工中,经常检测孔内有无有害气体和缺氧现象,深度超过10米的孔应设置鼓风机专门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风量应大于25L/S。必要时必须戴防毒面具,孔内严禁吸烟。挖孔6~10m深,每天至少向孔内通风1次,超过10m每天至少通风2次.孔下作业人员如果感到呼吸不畅也要及时通风。2)孔下作业不得超过2人。安全带一般使用两年后尽可能更换,否则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安全带有破损或发现异味时,应立即更换。3)孔口周围距孔顶护臂1m内不得堆放渣土、杂物,铁锤、锄头、石头和铁棒等坠落伤人的物品,严防物体坠落伤及孔内人员。4)对护臂进行验收,第一圈护臂要做成沿口圈,严控宽度要大于护臂外径300mm,口沿处要高出地面100mm以上,孔内护臂应满足强度要求,孔底端护臂应有可靠防滑壁措施。5)建立呼应制度,孔上、下人随时呼应,以防下面人发生意外。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协助孔内人员撤离,并向有关人员汇报发现的真实情况。6)严守用电规程,各孔用电必须分闸,孔内电线必须有防潮湿、防折断的保护措施。施工现场用电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二是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三是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7)施工现场的电缆必须架空,距地面不小于2.2m,严禁拖地或埋压土中。8)随时检查提升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9)暂时停止施工的孔口应加盖板并设护栏,安全防护栏杆的高度一般为0.8m。10)当天挖孔,当天浇注护壁。人离开施工现场,要把孔口盖好,必要时要设立明显警戒标志。

4.结语

在施工之前对桩位附近的地址和水文情况重点研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合理的应对措施,安排周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JG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 GBJ 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 GB 50204―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S].

[4] GBJ 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5] 张素梅,唐岱新. 土木结构工程实用手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720074)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砌体工程中因温差变形裂缝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