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时间:2022-09-30 11:06:5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把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在学生“编写”“阅读”中,强化数学语言

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二、课堂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说数学”的练习,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数学语言。此外,教学中也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要发挥智慧和潜能。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教师设计适当的探究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引起学生的“交流”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运用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只需作必要的提示和示范性的板书,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

三、让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

在数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一个四条边可以活动的长方体,让学生用手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口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变”与“不变”的关系;形状变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但不论形状如何变化,而面积的大小始终不变。

四、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培养学生查缺补漏。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口述,课余时间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以及日常中的错误数学语言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审美探究 下一篇:如何让“差生”重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