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艺术语言研究

时间:2022-09-30 09:49:55

青瓷艺术语言研究

瓷中至尊乃青瓷,因釉中含铁,燒造出的瓷器呈青绿色,故名青瓷我国青瓷燒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漂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进两千年的历史——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所组成层翠欲染,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青瓷的艺术语言大多在于造型与纹饰、装饰艺术与方法、釉色与胎体等。

青瓷的纹饰造型艺术

明以前称为素瓷时代,所产瓷器多为素瓷,不予任何装饰,只有少数档次较高的瓷品才饰以不同的花纹。但多为暗花、浮雕之类,与瓷品同一色调,少有彩绘。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品装饰。归纳起来,纹饰的装饰技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1 印花

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花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分阳纹和阴纹两种。

2 贴花

一是范印贴花,亦称印贴花。即用印范印出带有浮雕状纹样的坯片,然后贴于瓷品的坯体上。贴花一般在施釉前进行。如在施釉后贴上去的,燒成后贴花部分露出胎色,称为露胎贴花,贴花呈红褐色。二是剪纸贴花。将剪刻成的纸花贴在未施釉或已施底釉的坯体上,施釉后揭去纸花,然后入窑燒成。燒成后纸花纹样呈深褐色,底色浅淡,有明显的剪纸效果。三是树叶贴花。将经过处理的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燒成后即出现木叶纹,轮廓、叶脉清晰自然。有半叶、一叶的,亦有二三叶相交叠的,十分美观。四是塑皮贴花。即在未干的坯胎上塑贴皮条、皮绳、皮穗之类的纹样,使瓷器具有皮制品的审美效果,风格粗犷古朴。

3 剔花

有留花刻底、留底刻花两种。在敷有深色化妆土的坯体上绘出花纹,然后将花纹外的空间或花纹本身部分的化妆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燒成,具有浮雕效果。

4 刻花

用刀具在瓷坯上刻出花纹的装饰技法,多为阴纹单线。

青瓷的釉色之美

1 青釉

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的高温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青色”,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2 梅子青釉

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燒于南宋时期。其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燒制梅子青釉对瓷胎的白度要求较高。釉料采用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之问的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燒造,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光泽强、略透明,釉质莹润如同美玉一般。

3 冬青釉

东青釉,也有的称之为冬青、冻青。今日所见东青釉创始于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燒造。其特点是青中闪绿、苍翠欲滴。永乐时期东青釉瓷器有光素器,也有饰以刻花装饰者,釉层肥腴、有许多小气泡。宣德时期的东青釉器,胎体较厚,釉的匀净度与永乐时大致相同,大多数釉面无桔皮纹,釉层大多数不含有气泡,釉色深浅略有变化。清雍正时的东青釉器,釉料中的铁含量和燒造中的还原气氛掌控得比较好,特点是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色为主要色调。

4 豆青釉

豆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是宋代龙泉窑青瓷中的釉色之一,釉色青中泛黄,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燒制水平趋于平稳,其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色釉更加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在燒造豆青色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彩饰,入窑二次燒造,艳丽的彩饰在淡雅柔和的豆青衬托下显得更为妩媚。清中期以后,豆青色釉瓷器还在索胎上装饰凸起的纹饰,用青花勾描出纹饰轮廓线,填以豆青色釉,然后人窑燒造。豆青色釉透明程度不如白釉,因此豆青釉青花不如豆青釉上彩效果好。

5 影青釉

釉料中含铁低于1%,在12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中燒成,白度达70%。其胎质坚密洁白、胎骨轻薄,釉色晶莹透亮,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即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影青釉是“青白釉”的俗称。“影青”一词,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成书于1906—1911年问寂园叟的《陶雅》一书。此后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也说:“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由此可见,“影青”一词是后人根据青白瓷釉面润泽、胎壁极薄、上雕暗花而映出青色之特征而命名的。由于宋、元时的青白瓷亦具有上述影青瓷的特征,于是“影青”一词就逐渐成为陶瓷界对宋、元以来青白瓷的专称,而且清代专指明代永乐或万历时的薄胎雕花制品。另外,也有将影青称为“隐青”或“映青”的。

6 天青釉

天青釉特指宋代河南汝窑燒制御用青瓷的一种釉色。玛瑙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汝窑釉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与一般石英砂作釉料并无区别,但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元素,对增加汝窑瓷器的特殊光泽有着一定的作用。根据实物观察,汝窑天青釉主要特征是釉层匀净、釉面润泽、汁水莹厚、犹如堆脂。经过还原焰燒成,釉色青蓝如澄澈的天空。釉中显露蟹爪纹、鱼子纹,釉表有鱼鳞状的开片。

7 粉青釉

粉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为南宋龙泉窑创燒,是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且是生坯挂釉,胎中带灰,人窑经过1180“—1230”高温还原焰燒成。因石灰碱釉高温粘度较大,在高温下不易流釉,釉层可施得厚,釉色可出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料,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南宋许多瓷窑均燒粉青釉,郊坛下官窑亦燒成仿龙泉粉青。景德镇在明、清时期燒成的粉青,为浅湖绿色中微闪蓝,说明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钻元素。

青瓷的刀法工艺

1 “跳刀”工艺

“跳刀”装饰是随着轮制工艺的运用自然而然出现的,是修坯刀在高速运转的坯体上有规律的震动而产生的。跳刀纹的肌理,使灰釉的色调产生深浅变化,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语言。

2 刻划花装饰

它是运用刻、划、剔等方法相结合刻制而成,因此统称为“刻划花”。刻划花在龙泉青瓷装饰中普遍使用,它是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体上用刀刻出有深浅装饰纹样,然后施透明青釉,入窑高温燒成,从釉中透出极富层次感的纹饰。刻花能最大限度的突出釉色的质地美。古往今来龙泉窑形成了自己的刻划花装饰语言特点,刻花纹样粗犷,刀法简炼,刚劲有力,线条有时多不连接,但不失整体形象,有中国画的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画意境,艺术品位很高。

3 绞泥装饰

唐晚期陶瓷业始创的一种全新的成型工艺,运用不同颜色的泥料相互揉和、挤压形成自然的纹路的陶瓷装饰技法。绞泥装饰的艺术效果与不同陶瓷的造型和材料工艺紧密联系。可使多种材料、纹样综合运用,从而制作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图案,表现出富于东方气韵的装饰效果。

青瓷的图案纹样装饰

图案纹样装饰形式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创造出波折纹、圆圈纹、编织纹等,以二方连续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皿上。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1 图案纹样装饰

龙泉的装饰,有图有字。早期大都刻、划花纹、常见的有弦纹、蓖纹、莲瓣纹,中期花纹减少,仅刻划简单的莲瓣纹。大都没有装饰。瓷洗里常见贴有双鱼,瓶类饰有鱼耳、凤耳、贯耳等。还有的在釉上饰以红褐色斑点。也带款识的,如青瓷盘内印有“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的楷书图章。以上四个方面,概括了宋代龙泉窑的基本面貌。可是,明代中叶,人们在论述龙泉青瓷时常常以“哥窑”、“弟窑”为主题,有的干脆以哥窑、弟窑取代之。更有甚者,将龙泉窑系的“黑胎”瓷说威是南宋官窑、哥窑。白胎瓷(以贯耳瓶为例)说成是汴京官窑……,在瓶、罐腹部和圆盘的盘心装饰主体纹饰、瓶、罐的口、颈、肩、足部及圆盘的边、足部装饰二方连续纹样作辅纹。从而形成了陈设艺术陶瓷的装饰形式,配合陶瓷绘画的技法、工艺手段、工艺材料,形成了特有的陶瓷装饰艺术语言。

2 绘画装饰

陶瓷绘画装饰形式不论是写意画或工笔画都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在陶瓷上的表现。生动的随意性和粉、古彩的严谨华藻都反映了中国文人画历史性影响,形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的特有艺术风格,以线为主导,带动面和色的产生。陶瓷绘画装饰目的也在于美化独立体的器皿,它的装饰形式必须服从承载体的形状局限,只有通过和承载体器皿的完美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这就是陶瓷装饰和一般性绘画不同之处。

不同程度、不同境界的典雅,从品味来说雅和俗两种迥异的审美风格。雅有文明、规范、飘逸、高洁等涵义,从瓷器的角度来看,通常雅的瓷器在色彩上淡雅纯净、在造型上端庄典雅、在装饰上简洁大方、在用途上纯属观赏或观赏与实用并举、在造型上多模仿生活场景、在装饰上手法多样、在功能上注重实用或实用与观赏并举、在审美上主要代表社会下层民众趣味。

青瓷由于色彩和造型的缘故,总体上雅化趣味的瓷器要多于俗化趣味的瓷器,此外还有许多兼具雅俗两种特征的瓷器,如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的食具、茶具、酒具之类,由于这类瓷器总体上是上行下效、雅大于俗、雅俗共赏,也可归入雅瓷一类。青瓷的艺术装饰语言是一个永远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上一篇:雄浑与超诣:金威听马的品格与境界 下一篇:微软顺势而为,软硬一体化转型